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四)對個人行為的要求(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二個◆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可以著到這樣的鏡頭,的內容,分析每一個鏡頭行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言)
教師:《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以下行為是不良行為,請同學們分析這些行為又將給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產生什么樣的不良影響。(繼續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行為的后果對自己、他人、社會的影響)
學生發言:略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在一個道德和法治的社會,一個人的行為不能隨心所欲,應考慮到行為的后界。個人的行為不應該有害于自己。不應該妨礙他人的自由和權利,不應該損害公共利益。這就是對我們行為的要求。
教師: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也請同學門反省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是我們不應該有的?結合你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對自己提出幾點要求。
(不要求學生談及反省的行為,以保護其自尊和隱私,但應該引導他們對這些不良行為能正確對待和控制,以規范自身行為)
三.小結
學生總結:略。
教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不良的行為導致不良的后果,行為與后果具有一致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三思而后行,應該充分考慮行為的后果,不能隨心所欲,我們的行為不應該有害于自己,不應該妨礙他人的自由和權利,不應該損害公共利益。
板書設計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
第二課時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下)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能力
培養明辨是非、分清善惡的能力,增強自律、自省能力。
知識
懂得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貴。
教學重難點
明確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知識要點
我們要具有責任感,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⑴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善于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惡;⑵對自己行為負責,就要在事情發生過程中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錯事;⑶一旦做了錯事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⑷要加強自我訓練,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
教學方法及媒體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作為學生,遵守學校紀律、完成學習任務是我們的責任,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我們義不容辭:對于陌生人,雖然萍水相逢,扶危濟困是美德.作為普通公民,我們“位卑未敢忘國憂”.作為社會成員,我們應該維護正義、熱愛和平、保護環境……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建和諧社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那我們應該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需要探討的問題。
引人本課課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下)
二.展開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下)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個◎第一個◆下的材料。我們該怎樣去評價小軍和小亮的言行呢?
學生:小軍偷西瓜和慫恿小亮偷西瓜的行為都不正確,但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勇于去賠禮道歉,這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小亮雖然熊夠意識到偷別人的東西不對,但沒有很好的把握住自己的言行,一味推卸責任,這是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