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2、鼓勵學生計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積。
3、鼓勵學生提出減少“白色污染”的建議。
3、 傾聽聲音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
2、能夠在多個問題中確定合適自己探究的問題。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聲時產生的現象。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樂于對周圍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2、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問題的看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明周圍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
2、能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舉例說明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存在著種種聲音。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難點: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三、教具學具
小鼓、方形管、釵、尺、黃豆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大家傾聽一下這是什么聲音?(風聲),(歌聲),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板書課題:3 傾聽聲音
(二)探索研究
1、學生分組尋找聲音。
(1)聽一聽,這是誰發出的聲音?還聽到哪些聲音?
(2)把你找到的聲音記錄下來。
(課件的錄音:風聲、水流聲、唱歌聲、朗讀聲、雷聲、馬叫聲、羊叫聲、狗叫聲、貓叫聲、牛叫聲、狼叫聲等)
2、指導學生表達與交流活動。
(1)向同學描述自己聽到哪些聲音。
(2)比一比,誰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聲音來嗎?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導學生提出關于聲音的問題。
(1)分組討論,關于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組匯報想知道關于聲音的問題。(歸納如下)
問題1: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為什么不同?
問題2:聲音有的很好聽,有的很難聽?
問題3: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問題4:為什么人能發出說話聲?
問題5: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的?
4、課堂小結:
(三)、板書設計:
3 傾聽聲音
風聲、水流聲、歌聲、雷聲、馬叫聲、羊叫聲
第二課時
(一)引入
1、請同學們一起模仿羊叫聲,青蛙叫聲、制造出掌聲。
2、出示第一課時學生提出想知道關于聲音的問題。
問題1: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為什么不同?
問題2:聲音有的很好聽,有的很難聽?
問題3: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問題4:為什么人能發出說話聲?
問題5: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的?
這節課就讓我們選擇問題3來學習研究吧!
板書: 3 傾聽聲音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活動:觀察物體發時的現象。
(1)實驗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擊鼓面,你發現什么?
(2)實驗2:板動你們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觸直尺,手有什么感覺?
(3)實驗3:把沒有玻璃紙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氣,有什么現象?
各種物體發聲時的現象
制造聲音的方法 聽到的聲音 看到的現象 共同之處
敲鼓 鼓面發出“咚咚”的鼓聲。
豆子在跳動(說明鼓面在振動),聲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聲 音
發 出
時 它
們 都
在 振
動。
撥尺子 尺子發出“噠噠”聲。 尺子來回振動。
吸方形管 方形管發出“嘟嘟”聲。 玻璃紙來回振動。
2、指導學生歸納振動發聲的規律。
(1)分組討論匯報以上實驗:
①物體發聲時有什么現象?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