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②引導學生歸納(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分組實驗匯報
①分組實驗:用什么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聲?
②分組討論:物體停止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③引導學生歸納: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課堂小結:
(三)板書設計:
3 傾聽聲音
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4、物體傳聲
一、教學目標
1、能利用實驗發現聲音是靠什么媒介傳播的。
2、愿意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研究聲音的實驗。
3、能舉例說明哪些物體能夠傳聲。
4、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5、能解釋宇航員在月球上必須靠特殊裝置相互傳遞聲音的原因。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教師提出問題:“聲音是靠什么傳到我們耳朵里的?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2、 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給予肯定,然后用實驗讓學生對自己的答案信服。
3、 給學生講醫生用的聽筒發明的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出聲音傳播的途徑。
4、 實驗:把學生分成3人一小組,讓學生親自做木頭可以傳聲的實驗。
活動中教師要提出要求:a 小組成員交替操作,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完整的活動過程;b 學生撓桌面時用力要適中,切勿敲桌面或發出較大聲響;c 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4) 討論:聲音可以通過木頭傳播嗎?
(5)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
(6) 鼓勵學生通過其它方法驗證結論。
第二課時
一、提問:
除了木頭之外,其他物體能夠傳聲嗎?以引起學生思考,并導入新的活動。
1、實驗:把學生分成3人一組。教師指導學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對實驗提出具體要求:輪換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紙用力要適當。
2、討論: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說明了什么?
3、指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并思考為什么我們在地球上可以聽到聲音?
二、拓展活動 打電話
用兩個紙杯,在杯底正中各鉆一個小孔,再用一根長線穿過紙杯底的小孔,把兩只杯連起來。然后,兩個同學各拿一只紙杯,把線拉緊,就可以通“電話”了。
三、總結:固體、液體和氣體能夠傳聲。
5 自制小樂器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2、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
4、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評議。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用自制的小樂器演奏兒童歌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制作簡單小樂器。
難點:知道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關系。
三、教具學具:
塑料杯3個、牛皮紙1張、塑料布1張、氣球薄膜1張、橡筋3根、小鼓、排蕭、飲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個、塑料固定架2個、剪刀。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樂,問:這是什么聲音?是用什么奏出來的?(樂器)!
2、板書課題:5、自制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