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23 馬 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翻譯課文,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重難點
準確翻譯課文,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伯樂相馬”的成語,講關于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出示學習目標:(大屏幕展示)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翻譯課文,積累重點詞語
三、文學常識簡介:(大屏幕展示)
1.韓愈(768—824)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質疑
( 師:預習時你遇到哪些讀不準的詞、句?)
2.給下列紅字注音: (幻燈片顯示。)
駢死 槽櫪 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 不外見 無馬邪
3.指讀課文,正音。(先請差生讀),其他同學點評(可從字音、停頓等方面評價),老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并正音。
4.再指生讀課文。
5.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6.齊讀課文。
五、準確翻譯課文,積累重點詞語。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翻譯課文,將重點詞語的理解批注到書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做上標記。10分鐘后我們,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看誰翻譯得更準確。
1.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2.學生質疑,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教師適時板書重點詞語。
師問:有沒有翻譯不了的詞、句?
3.交流展示。
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翻譯過程出錯的地方,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重點詞語:(板書)
祗:只是 駢死:并列而死 槽櫪:喂牲口用的槽 或: 有時 食馬者:食通“飼”喂。喂養馬的人 雖:即使 不外見:見通“現”表現。表現不出來。 且:尚且 等:等同,一樣 安:怎么 策:馬鞭子,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道:正確的方法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臨:面對 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