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1.理解本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是我們傳說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它的主人運送柴火,還遭到羞辱;遇到楊過之后本是一匹干癟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寶馬。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的重要性。
二、展示目標:(大屏幕展示)
1.理解本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并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書上。
1.文章開頭作者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
2.沒有遇到伯樂時,千里馬的遭遇如何?
3.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其原因是什么?
4.作者如何痛斥“食馬者”不知馬的?
5.文中那句話點明了本文主旨?
(10分鐘后看誰理解得透徹,談得深刻。)
(一)學生自學
(二)交流研討
要點提示: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伯樂對千里馬起著決定作用,千里馬依賴伯樂。)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三句話道盡千里馬“沒世而名不稱”之悲)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將食馬者的愚妄無知揭露的淋漓盡致。)
5.其真不知馬也。
四、問題探究
1.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物、馬嗎?
2.全文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著怎樣的感情?
要點提示:
1.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發現并賞識人才的人;“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人。
2.全文寄托了作者對在位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懣之情。
五、拓展延伸
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請你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六、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自己對于本節課的收獲)
七、綜合訓練
1.文中第一段描述“千里馬”悲慘處境的句子是 。
2.本文中“伯樂”喻指 ,“千里馬” 喻指 ,“食馬者”喻指 。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使用了何種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