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課時安排
三課時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誦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赤壁》。
2.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兩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誦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赤壁》。
2.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習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一)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二)初讀詩歌。
自學指導(一):
請同學們朗讀詩詞,注意字音和停頓。3分鐘后比誰讀得準確、流利。
1.學生自學。
2.指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糾正)
3.學生練讀。
4.再指生朗讀。
5.齊讀。
(三)師生共同品讀詩句。
1.出示自居易寫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這首詩及相關的內容講解。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2.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默讀詩文,結合《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這首詩的內容,借助書下注釋理解詩文內容,結合具體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5分鐘后比誰談得具體深刻
3.交流研討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