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3.概括出抗元失敗后的心情的句子:
4.寫詩人幾十年來風雨歷程的句子: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揭示封建政治與人民對立的詩句:
2.寫潼關雄險的形勢的句子:
3.寫懷古傷今,由眼“望”而心傷的句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誦讀《水調歌頭》
2.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月夜的圖片,請同學看圖片,談感受。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誦讀《水調歌頭》。
2.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習詩歌。
1.作家作品簡介。(幻燈片檢測)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補充介紹。
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