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探究世界與追求真理教案
86
(三)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28頁):天地萬物是上帝創造的嗎?聯系你所知道的有關地球起源的知識,說明為什么上帝創世說是背離客觀實際的。
本探究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明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各種各樣的神靈創世說是站不住的。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有關宇宙大爆炸、地球起源的紀錄片,引發學生思索世界在你眼中是什么樣的?進而引發學生哲學的思考。同時,可以由學生將課前收集有關各種宗教各自的神開創宇宙、締造生靈的創世傳說,如中國神話,古希臘傳說和基督教的上帝創世說,用最概括的語言介紹給大家,使同學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還可以把各自的探究成果統一以文稿形式貼在墻報上,供感興趣的學生仔細研讀。通過對比和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上帝創世說是背離客觀實際的”結論。
探究活動2(教材第29頁):“哲學家所說的作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具體事物是什么關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和現象,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角度看,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本探究活動旨在讓學生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次,撇開事物各自生動的具體特性,從中探究其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征。由于此探究活動包括西方哲學史上關于本原問題的探索,可以說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所以,建議教師用對話法與講授法相結合的方式講解。
教師可以先以“師生對話法”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并要求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學生不得其解,或眾說紛紜時,教師可以繼續問:“如果有人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你會怎么想?”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而這個結論卻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提出的。教師接著可以繼續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覺意識到哲學思維的可貴之處:不但表現在從別人習以為常的常識中提出問題,而且還表現在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上。泰勒斯第一個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這個有意義的哲學問題,并借助經驗觀察和理性思維來解釋世界。這樣,教師可以繼續反問,你們平時追問過萬物是由什么產生的問題嗎?
接著,教師還可以把哲學家所說的作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的原因向學生作簡要的介紹:古希臘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生成,又復歸于水。因為他用經驗論證說明水有滋養萬物的作用,正如水滋養種子,培育生命一樣,大地以及其上的事物都是后來從水中產生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火”,他認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東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認為的世界的本原有兩層意思:一是火的活動狀態(活火),即火的燃燒和熄滅;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變的原則,決定著火的活動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著自身的同一。這種觀點比泰勒斯的
87
水本原的思想更加復雜,它沒有簡單地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變化狀態,而是在一與多、永恒和變化的關系中把握本原;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顆粒(原子)和虛空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