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探究世界與追求真理教案
(3)運用
○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世界真正的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作為物質觀發展的第一個基本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從分析論證中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科學性的理解。
○列舉實際事例,結合相關哲學原理,討論如果只承認運動的絕對性,而否認靜止的相對性會導致的結果,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世界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列舉實際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
(2)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從茫茫宇宙到人類社會,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存在形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自我運動的結果。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堅定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
77
(2)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論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內容目標:辨析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提示和建議:例如,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尊重規律或違背規律的事例,從中得出物質世界和客觀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結論。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探討客觀世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教學提綱
框題一:世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物質的定義。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
(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3)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框題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運動的概念。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基本含義。
(2)自覺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3)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二)結構分析及探究活動設計意圖
1.@§本課的邏輯結構
78
@§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探索意識,明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因此,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是這一單元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從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