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冀教版)
第52頁的圖片,展示學生在模擬市場中進行買賣活動。下方的留白是讓學生活動后寫自己的體會,主要引導學生談談買東西的體會和收獲。
學習準備
師生各準備幾種“商品”,廣告牌一塊,“代金券”每人20:張(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各——張,1角八張等。
教學過程
嘗試買與賣
1.學生自由分成兩組扮演成買方和賣方。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買賣雙方的不同角色,賣方小組要先選擇自己要賣的商,可以是食品、文具等貨物,選擇便于攜帶的食品包裝袋、鉛筆、鉛筆盒等文具、道具,并標上適當的價格。
2.自己設計促銷廣告牌越新穎越好,要顯示出創意,教師指導學生碼放的商品要有利于買方的挑選。如果班額比較大,可以分成幾批分別完成;兩兩小組游戲時,其他沒有游戲的小組做觀眾對他們的表演進行評議。
3.買賣活動開始時,既要保證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又要有秩序,引導學生在買賣的活動中,注意文明禮貌用語,彼此相互尊重。引導買方小組買商品和挑選商品時要注意的問題,靈活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內容。
4.把握買賣雙方的活動進程,在適當的時候雙方停止活動進行各自的結算和總結,讓等待游戲的小組進行模擬活動。
5.學習小組轉換角色,也就是買賣雙方互換角色,讓學生繼續活動,體會買賣的不同。
6.學會結算。教師也參與學生的活動,可設置一些特別的商品,如:過保質期的食品、殘次品等,考察學生的辨別能力。
7.評比活動。讓學生評選出買賣活動中表現最好的同學。
(1)最聰明的消費者:買的東西實用、能夠識別假冒偽劣商品,或有應付的有效措施等。
(2)最佳售貨員:廣告設計吸引人,服務熱情,賣出的商品多等。
8.學生將模擬買賣活動的收獲、體會,寫在教科書適當的位置上。是否學會買賣東西;如何看質量和保質期;如何挑選商品;如何注意買賣時的禮貌用語等。學生記錄活動可以是其中的某一點,不一定面面俱到。也可以先讓同學進行討論,以此相互啟發。
家庭生活的安全
教學目標
態度:懂得家庭安全的重要性;形成對家庭安全負責的意識,樹立家庭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能力:初步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知識:知道家庭生活中普遍會發生的安全問題、事故及原因,了解有關家庭安全方面的常識。知道自救自護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要了解本班學生家庭中是否出現過不安全的事故。
2.要準備一些案例的照片、圖片、錄像資料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老師:在周末或者假期里,有好多同學呆在家里,家長認為子女在家比在外面安全些。是這種情況嗎?
學生:(略)
老師:可是大家知道嗎?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注意安全的話,也會經常發生危險,我們看燕燕遇到了什么麻煩?(過渡)
【講授新課】
一、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板書)
老師:同學們,大家先打開課本第五十四頁,認真讀一讀,燕燕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燕燕在自己學炒豆時,不小心燙傷了自己,大家讀完燕燕的故事,想一想做家務時應該注意什么?燙傷之后該怎么辦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