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
2、你明白了什么? 1、學生能說出《梁祝》的音樂素材取自于越劇《樓臺會》。
2、我們現在聽到的音樂好多都來源于民間音樂。
年 級 小 學 六 年 級 課 時 第三 課 時
教學內容 1、唱《李玉蓮調》
2、欣賞《向陽花》
教學目標 1、能知道《李玉蓮調》是一首蘇北民歌,并具有民歌中小調的特點。。
2、能用輕快地的聲音演唱歌曲。
3、能知道《向陽花》音調素材源于民歌《李玉蓮調》。
4、能找出與《向陽花》主題相關的不同變奏段落,感受其旋律、節奏、情緒等方面的微妙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能分辨《向陽花》與《李玉蓮調》在旋律上的相似之處,找出主題旋律,區分變奏段落。
教具準備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組織教學
1、導入:教師向學生問好。 學生向教師問好。
一、學唱《李玉蓮調》
二、欣賞《向陽花》
1、江蘇,山水秀麗、風光明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千百年來父輩們在這塊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歌曲。由于語言、地域的不同,呈現了蘇南、蘇北不同風格的民歌,聽一聽,下面那一首是蘇南民歌?哪一首是蘇北民歌?為什么?
2、硬朗爽直的北方語音和輕柔婉轉的吳儂細語使江蘇同時擁有蘇北、蘇南兩種不同的民歌風格。聽一聽,這首蘇北民歌情緒怎樣?
3、跟著磁帶輕輕哼唱,分成幾個樂句?
4、跟琴學唱歌詞。
5、哼唱歌譜。
1、聽一聽《向陽花》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情緒怎樣?
2、聽聽什么地方與《李玉蓮調》的旋律相似?聽到舉手表示。
3、仔細聽,找出與主題相關的不同段落,他們在旋律、節奏、情緒方面有怎樣的變化?
4、討論:民歌《李玉蓮調》與《向陽花》有著怎樣的關系?
5、總結:《向陽花》是采用《李玉蓮調》素材創作的,改編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與變奏。曲調優美、歡暢,情緒輕松、活潑。 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聽出演奏樂器和情緒。
聽辨旋律。
知道什么是變奏以及主題與變奏的關系。
了解創作背景。
三、總結 1、課堂小結。
2、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 小組討論進行
年級 六年級 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感受音樂優美的情緒。能唱出音樂的主題。
2、學唱歌曲俄羅斯民歌《夜歌》,能唱出歌曲抒情憂傷的情緒。
3、能感受歌曲與樂曲之間的聯系。
4、能在聆聽、演唱作品以及識讀樂譜的過程中,發現曲調中的民間音樂素材,并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辨別,找出旋律異同之處。
教學內容 1、歌曲《夜歌》。2、樂曲《如歌功頌德的行板》。
教學重點難點 形式比較,情感相同。
教學環節 老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備注
1、導入 1、談話:我國的音樂與民歌民間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象剛學習的《北風吹》、《小白菜》的曲調取自《青陽傳》,《李玉蓮調》和《向陽花》
2、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音樂有哪些取自民民間音樂嗎? 茉莉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彝族舞曲》
2、學唱歌曲 1、外國的音樂也同樣很多取自民間音樂,講故事,1869年,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聽到泥水匠唱著一支動人的俄羅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亞》,隨即記下來,收編于《俄羅斯民歌50首》中。兩年后,柴可夫斯基以這首民歌的動人旋律為主題,寫成了著名的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