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
(1)聽賞樂曲。(片段)
聽后你的感覺怎樣?
情緒怎樣?
(2)再次欣賞片段請跟音樂哼唱主旋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的創作原曲《夜歌》。
(1)聽賞歌曲《夜歌》,聽到熟悉的音樂輕輕用en哼唱 想一想情緒怎樣?
(2)看譜,有沒有覺得和以往的樂譜不太一樣的地方.
(3)介紹混合拍子的作用:四四、四五、四三拍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搖曳、動蕩感。
(4)跟琴唱,速度較慢,聲音輕聲
(5)糾錯
(6)請問情緒怎樣?
(7)體會思鄉與離愁之情,感受f用這樣的情緒唱一唱:
1、學生討論歌曲的情緒。
2、學生說出歌曲的情緒是憂傷的。
4、跟著音樂哼一哼
5、聽賞
5、哼唱音樂
6、體會搖曳感
3、拓展 1、拓展:《夜歌》的常識,“夜歌”一詞來自于古典音樂,是一種抒情性的音樂體裁。譯自德文意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俄羅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4、讓我們再來欣賞女聲合唱《如歌的行板》。你能說一說對音樂的感受嗎? 1、能從音樂中找到《夜歌》的旋律。
2、跟著音樂哼唱主題音樂。
3、學生能感受音樂的情緒。
4、再一次欣賞《如歌的行板》。
4、總結 1、世界各國的音樂都會從民歌或民間音樂中找到素材。
資源連接:1869年,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聽到泥水匠唱著一支動人的俄羅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亞》,隨即記下來,收編于《俄羅斯民歌50首》中。兩年后,柴可夫斯基以這首民歌的動人旋律為主題,寫成了著名的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教學內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學》2、聽、動:感受拉丁舞 課時 19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學》,能對學唱的歌曲進行簡單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節奏、旋律進行的規律。
2、在聽賞、表演等音樂活動中,了解拉丁美洲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了解音樂風格差異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樂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樂器的音色及表現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獨特個性。
教學重難點 1、聽賞的重點聆聽樂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熱烈氣氛。
2、歌曲教學過程中難點分析好歌譜,唱好歌譜。
教學準備 1、鋼琴2、磁帶、錄音機3、電腦。
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及設計理念
一、復習《故鄉的月亮》:
1、復習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緊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談話: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經歷,理解歌曲中反復表達的思鄉之情,引導學生用柔美、抒情的聲音表現歌曲情緒。古今中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簡介拉丁美洲音樂:p54
2、聽賞拉丁舞音樂:給你什么的感覺?
3、簡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為拉丁國際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潑,倫巴的婀娜,斗牛的強勁,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視頻: 《西班牙斗牛士》
《少兒拉丁舞表演》
5、再次聽賞拉丁舞音樂:
三、學唱《第一天去上學》:
1、介紹阿根廷:
2、學唱《第一天去上學》:
(1)自由讀第一段詞:
(2)分句學唱第一段詞:對弱起的教學是給一個體態語言。
(3)完整唱第一段詞: 注意弱起和切分節奏的運用,級進為主的旋律進行,變化音的音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