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教案
(2)階段基礎: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無產階級成長和工人運動對比表
工人人數 罷工次數 規模 斗爭的形式 斗爭的目標
辛亥革命前 60萬 65次左右 幾百人 分散斗爭 多為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的經濟斗爭
辛亥革命后—1919年 200萬左右 130多次 幾千人 同盟罷工、聯合斗爭 轉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爭
表明中國無產階級已開始由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轉變。毛澤東指出:“中國工人階級,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開始以自覺的姿態,為中國的獨立、解放而斗爭。”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舊民主主義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了階級條件。(3)組織基礎:中國共產黨深入民間,與工農民眾相結合,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各地建立早期黨組織。
引導學生觀察早期共產黨組織創建形勢圖(p103圖7—32),要求概括早期共產黨組織分布地點的共同特點,并嘗試說明原因。設問:各地早期共產黨組織的快速發展及其活動,表明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它表明在中國正式成立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的條件成熟了,一個統一的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即將誕生。
教師要強調陳獨秀、李大釗在黨的創建工作中的貢獻“南陳北李”。大家談: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標志是什么?為什么?學生回答后得出: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因為大會:①確立了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②確立了奮斗目標: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③選舉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陳獨秀未雖然未參加會議,但因他在新文化運動和黨的創建工作中的貢獻和影響,被選為書記)(2)結合書本p104圖7—35、圖7—36,提問:你知道有關中共一大會址及黨的生日的史實嗎?假如讓你選會址,你會選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學生談的過程或談后,教師可作適當補充或引導(3)中國共產黨創建工作全部完成的標志是什么?為什么?引導學生得出:中共二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工作全部完成。因為這次大會:①重申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②切合實際,提出當前黨的奮斗目標: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日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③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解決了80多年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革命未能解決的問題。
播放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時出示歌詞,要求學生從中體會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師生共唱后,問:從歌曲中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什么意義?有條件的可放錄像: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意義:兩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歷史上重大里程碑”
兩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大地出現了新曙光”、“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要求學生思索:“新”體現在哪里?課堂延伸
時間 黨的會議名稱 全國黨員人數
1921年 中共一大 全國黨員人數50多名
1922年 中共二大 全國黨員人數195名
1925年 中共四大 全國黨員人數432名
1927年 中共五大 全國黨員人數99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