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教案
活動二:比一比,看誰說得好。
請四位學生介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請學生給予評價,教師也參與)
在傳播民主和科學的過程中,新文化的“旗手”們提倡進行文學革命,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試做白話詩、白話文。
展示唐詩、白話詩、文言文、白話文,結合這兩首詩和兩篇文章,說說新文化的“旗手”們在當時為什么要提倡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活動三:議一議:在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認為儒家學說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兒子他人父親,妻子順從丈夫,把人變成了奴隸,是民主和科學的大敵。因此,他們向儒家學說猛烈開火,宣稱要“打倒孔家店”。你怎樣看待他們的這種做法?小組討論后發言
引導學生對待傳統文化,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或肯定,應該一分為二的加以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結合書本p99圖7—24和.9.27—28 在衢州召開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加以說明。展示圖片
9月27日下午,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衢州舉行隆重的南宗孔子國際文化節開幕式。衢州祭孔大典成了一個喜慶的節日。
孔氏大宗寓衢八百春秋,伴隨歷史的滄桑,孔氏南宗家廟屢遷、屢毀、屢建,但中華文化精神卻代代相傳。
從上可知: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是: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長期禁錮人民的封建專制思想、舊道理、舊文學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當新文化運動蓬勃開展的時候,一場新的運動在積壓中爆發,請看
(二)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
展示資料
(1)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不顧中國的中立地位,借口對德國宣戰,派兵登陸山東及進攻青島。次年,中國請求日本撤兵,日本斷然拒絕,乃生產了中日「山東問題」。
(2)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中國以戰勝國資格,派陸征祥、顧維均及王正廷出席在法國舉行的巴黎和會。
活動四:假設你是當時的北京學生,面對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你對巴黎和會有何憧憬﹖試寫出你的期望。(以50-100字為限)
可事實與人們的愿望相違背,長期積壓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怒火,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
師問:走在革命最前列,起先鋒作用的哪些人?
生答:愛國學生。
2.五四運動的經過(有條件的可看五四運動的錄像片)
學生罷課:
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學生均展開罷課,集會游行、聲援北京學生的斗爭。
設問:(1)假設你是當時的北京學生,你是否會參與這次運動?為什么?
(2)假設你已參加了五四運動,并成為學生領袖(宣傳組)試替這次運動創作:
①標語一則(以二十字限);例:「取消二十一條」
②口號一則(以十字為限);例:「內爭國權、外除國賊」
學生的被逮捕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全國各階層人民紛紛加入到這場運動中。
工人罷工(書本p101圖7—30);商人罷市(p101圖7—31)
3.五四運動的結果:由學生回答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比較表
參與者 反對的對象 斗爭的形式
新文化運動 進步的知識分子、學生 封建專制制度,舊文學,舊道德 創辦報刊進行宣傳、改革文學
五四運動 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學生、工人階級、商人等 帝國主義、封建北洋軍閥政府 創辦報刊進行宣傳,游行示威(罷課、罷工、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