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教案
讓我們再唱一首開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來啦!
現在一起歡呼吧!沒有人再懷疑了,讓我們告訴全世界,幸福的日子又來啦!
你們的煩惱消失了,從此無憂又無慮。頭頂上天空又變得晴朗;讓我們再唱一首開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來啦!
(二)活動四:我們的觀點
1.解決美國經濟危機,我的妙招——
2.羅斯福新政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練習:
1.連線題。
a列寧 ① 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
b凱末爾 ②土耳其國父
c羅斯福 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
2.上題中的三個人物都對歷史發展做出杰出貢獻,你最欣賞和敬佩的是哪一位,為什么?
第三課 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第一課時中華民族的覺醒
課程標準4-4 列舉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了解它(他)們是如何影響當代中國和世界面貌的。4-5 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6-5 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了解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明確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3-1 描述社會生活中某種制度的延續和變遷。3-2 列舉文化傳播的一些途徑,了解歷史上不同地區之間交流的結果。
5-4 通過敘述有關史實,展現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的偉大作用。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讓學生了解到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愛國學生,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總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著先鋒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巨大作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加對社會的責任感。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五四運動的經過。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性質,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新課導入 情境導入:
展示對聯:
問:你能翻譯這幅對聯嗎?辛亥革命后,從城市到農村,很多人家還是把君主當作神來供奉,百姓的門戶前仍然貼著這種對聯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后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仍沒有根本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地影響著多數中國人。——中國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
新課教學(一)新文化運動
活動一:看漫畫,析含義
展示漫畫:請學生分析:1.你認為漫畫(一)反映了什么?
2.你知道漫畫(二)中所稱的“德先生”和“賽先生”究竟是指什么?“老家”住在哪里?3.在中國率先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旗幟的人是誰?學生討論回答后出示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為民主。就是每個人“各有自主之權”,“脫離到奴隸之羈絆,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賽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為科學,即“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
師:陳獨秀疾呼:“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也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他形象地把西方的科學和民主思想比作一輛車子的兩個車輪,號召青年們以民主與科學并重,19xx年,他創辦《新青年》,李大釗、魯迅等人積極響應,新文化運動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