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教案
課堂評價:評選出表現最好的二組和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
第四課 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第一課時
●課程目標
5-1 選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狀況及其變化。
5-2 從娛樂、信仰、禮俗和語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眾的精神生活狀況及其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近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精神生活的狀況,婦女地位提高的史實。理解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
過程與方法:以交通工具的變化為例,通過學生舉例說明近代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揭示發生變化的原因,感受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變化趨勢;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中國近代同古代或現代社會生活的差異。初步學會搜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給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科學的精神。學會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評價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學習中領會婦女社會地位提高的意義。
教學重點:從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感受科學技術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并能以歷史的辨證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變化。
教學難點:對中國近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變化的認識
●教學方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過程:
導入:《奇妙的活動照相》片斷
在近代除了照相、拍電影之外,還有許多工業革命的產物傳入中國,悄然改變著古老中國的社會生活。那么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活動一:尋找歷史、感受變化
分組活動(比一比、賽一賽)
物 你知道我們的日常用品中帶有外來音的還有哪些?(三明治、白蘭地、維他命、沙發、麥克風、霓虹燈、卡通片等。)
質 近代中國城市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古人都有什么交通工具?
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辦報的國家之一,為什么課文把讀報當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刊物在宣傳新思想、探索新問題、介紹新知識上發揮了重大作用。)
化 連一連 當時人們為什么害怕拍照片?現代人呢?
習 為什么要剪辮子?(既有向西方社會風俗靠攏的含義,也有表示與清政府決裂的意義,并成為近代習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動。)
俗 什么是天足運動?
活動二:探究歷史、發現變化(探究火車在中國的發展史------接受、改造、創新)
1.火車的“老家”在哪里?它們在中國的出現說明了什么問題?(一方面便利了交通運輸,促進了人口的流動、信息的交流,并進一步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它更便利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但從根本上說,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2.最先向中國人介紹蒸汽機車的是誰?我國最早的鐵路是在什么時候建的什么鐵路?中國人第一次聽到火車的汽笛時有什么感受?
3.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機車叫什么?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是什么鐵路?
4.火車有什么優點?想像一下,火車的出現,會導致人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
知識鏈接
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發展史,比如衣食住行方面。
材料附
活動三:思考歷史、感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