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教案
1997年 xx大 全國黨員人數590萬名
XX年 xx大 全國黨員人數660萬名
1.上述表格說明什么?為什么?引導學生分析得出: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的增加,隊伍的不斷壯大,表明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為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信不斷提高。
2.你能舉幾個當今社會中國共產黨為民辦實事的例子嗎?(例:減輕農民的稅收;建南水北調工程等)
課堂評價: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兩個小組和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
第三課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北伐的勝利進軍,國民黨背叛革命和血腥屠殺等歷史史實,讓學生體會到黨為革命和人民付之的行動和作出的犧牲,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崇高革命精神,從而激發對黨的崇敬之情。
重點:國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勝利進軍
難點: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慘遭血腥屠殺的原因
導入新課:從中共二大說起: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而在當時的中國,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力量都十分強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僅靠共產黨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中共二大認為共產黨應該聯合全國各革命黨派,組成革命的統一戰線。
新課教學(一)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確定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的方針。設問:1.孫中山會不會同意與共產黨合作,為什么?
教師展示資料,學生結合材料分小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不斷領導反對軍閥的斗爭
時間 革命名稱 結果
19xx年 二次革命 失敗后孫中山流亡國外
1915-19xx年 護國運動 勝利,袁世凱氣急病死
1917年 反對張勛復洋 勝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失政權
1917-1918年 第一次護法運動 失敗
1921-1922年 第二次護法運動 失敗
引導學生得出:(1)孫中山不斷致力于國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敗了,迫使他尋找革命的新出路。(2)五四運動讓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就這樣,孫中山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轉變設問:2.第一次國共合作于哪年正式實現(1924年)?合作是不是等于合并?教師要作正確指導,中國共產黨只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并不是兩個政黨的合并。展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孫中山一生救國救民的堅定信念和親自投身于實踐的偉大行動。大家說:請學生說說與黃埔軍校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要求學生參與評價)設問:3.閱讀教材p105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說說這所軍校與其他軍校有何不同之處?為什么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1)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2)軍事制度嚴明,管理制度嚴格,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加強對學員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極強生命力的學校;(3)培養了一大批軍事、政治干部,對建立國民革命軍,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起了重大作用。
(二)北伐戰爭
展示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播放錄像)在看完圖片(或錄像的基礎上)
請學生閱讀教材,然后請學生概述北伐戰爭(或請學生設計問題),教師作
補充(要求學生參與評價)1.北伐戰爭的原因(目的):打倒列強,消滅軍閥,實現全國統一。2.北伐戰爭的對象:封建軍閥3.北伐戰爭的經過:展示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