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板書: 牧鵝散記 生活有規律 不笨 孵卵有趣味 靈巧 相互有感情 教學設計說明: 《牧鵝散記》是一篇介紹動物的科學小品文,文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比較感興趣,本文介紹鵝的習性是建立在作者觀察與分析上的獨到看法,學生也充滿著對發現、探索自然奧秘的欲望。 為了引導學生真正讀懂讀好這篇科學小品文,又在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要求。我對教學作了如下設想: 1、依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新教材單元教學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擬定教學目標。 2、依據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我設計“活動串連”的教學流程,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欣賞,互相學習。 第18課 蒙娜麗莎的微笑揭秘[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所提供的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得有效信息。 2.激發想象能力,初步感受文藝作品的審美價值。 3.通過這節課學習,樹立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2.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優秀品質。 [教學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激發探究欲望 (投影:羅浮宮外景)大家從畫面上看到的是法國巴黎羅浮宮的外景,羅浮宮與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和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并稱世界三大博物館。我們看到的金字塔形建筑是由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博物館入口。羅浮宮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藝術品近40萬件,其中藝術珍品3萬件,更有被尊為羅浮三寶的三件藝術品,它是什么呢? 勝利女神、蒙娜麗莎、維納斯。 (投影:羅浮三寶圖片,最后定格在《蒙娜麗莎》)勝利女神雕塑的頭部和維納斯的雙臂都已經缺失了,但是,這好像并不影響它們成為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好,下面讓我們把目光移向《蒙娜麗莎》。《蒙娜麗莎》這幅畫有個無辜的缺點,就是名氣太響亮。平均每天有兩萬多人,在為她特制的防彈玻璃櫥窗前,被人潮擠來擠去,每人在她面前駐足的時間不超過1.62秒,誰也沒有機會仔細的多看她一眼……蒙娜麗莎究竟是靠什么魅力吸引無數的觀賞者的呢?這種魅力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現在讓我們來學習《蒙娜麗莎微笑揭密》這篇文章,看看作者沈致遠給我們什么答案。 2.感知文本——搭設探究平臺 讓學生朗讀文章后通過討論,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①麗莎的魅力在于她神秘的微笑,這微笑若隱若現,似有若無。 ②哈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瑪格麗特•列文斯通認為蒙娜麗莎微笑的忽隱忽現是由于觀賞者眼睛注視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當人們欣賞蒙娜麗莎的美目時,善于辨別運動和陰影的視網膜外圍區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頰部,從而顯示出笑容;當人們看她的嘴部時,因為視網膜的中心小凹區對陰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為了證實自己的論斷,列文斯通博士還對圖像進行了處理。 ③對揭秘有兩種不同態度。一種認為揭秘是對藝術大師杰作的褻瀆;一種認為揭秘是對大師才能的贊美。 3.啟發思考——形成探究課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學生說說對《蒙娜麗莎微笑之秘》哪些問題產生了興趣,還形成了哪些新的問題? 學生大致想知道的可能有:a.達•芬奇其人;b.達•芬奇的藝術成就;c.蒙娜麗莎創作情況;d.蒙娜麗莎原型;e.蒙娜麗莎微笑之秘;f.蒙娜麗莎真偽之秘;g.感受蒙娜麗莎的微笑;h.列文斯通方法的實踐;i.怎樣欣賞藝術作品…… 指出產生問題即形成了課題,將問題進行分類,確產重點問題,明確探究方向,促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揭開課題研究的神秘面紗。并將此作為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