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第4課 只要翻過那座山[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通過聯想和想象解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索并理解文中“大海”與“山”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朗讀技巧,能正確處理重音和停頓,并能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抓住“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一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自由朗讀 ⑵想象文章描寫了怎樣一組畫面? ⑶思考這組畫面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研讀賞析: 思考問題: ①“大海”、“山巒”有怎樣深刻的含義? (探究“大海”、“山巒”的象征意義。) ②我們每人的心中也有這樣的大海嗎?我們該如何去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大海? (用已有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的主旨,并為有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學法指導 首先要調動聯想和想像去感受文章給我們提供的情境:清晨,在被青草濕氣籠罩的崎嶇山道上,一個少年正一刻不停地趕路。他呼呼地喘著粗氣,臉上、背上滾滿汗珠……離山頂只有幾步了,少年開始快跑起來,然而,當他站在山頂往前望去時,前方仍然是綠色波浪一樣起伏的不見終點的長長山道……少年繼續趕路,幾乎是手腳并用地爬上又一座山頂,然而前方仍然是望不到邊的起伏的山巒……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垂頭喪氣,疲憊不堪,他在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鷗掠過,像一束亮光……少年驀地站起來,望著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藍色的天空,一片雪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雙手中……少年手中緊握著小小的羽毛,沿著山道緩緩爬去…… 其次,在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基礎上,應探求和領悟“大海”與“山巒”的象征意義:濤聲回蕩的大海已不是自然界中的海洋,而是一種理想的象征;連綿起伏的山巒也不是自然界的山脈,而是通往理想的一道道壕溝,一個個關卡。在此基礎上,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各自的心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大海,還需要翻越怎樣的“山頭”。 再次,要探究“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六次,從立意上看,它表現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滿懷堅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戰勝困難與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從結構上看,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從刻畫人物上看,它是一種反復修辭格。從表達效果上看,它一唱三嘆,令人回腸蕩氣。 最后,要準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前,應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設計好朗讀方案。朗讀時,應調整聲音的強弱與語速的快慢,處理好重音與停頓,用明快、舒展的語調,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驗反思 1、豐富的象征意義 作者筆下濤聲回蕩的大海已經不是自然界中的海洋,而是一種理想的象征,山不是自然界的山脈,而是通向理想的一道道壕溝、一個個關卡、一片片荊棘。飛翔的海鷗也不是自然界的水鳥,而是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導,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將這些嶄新的含義賦予大海、山脈、海鷗等意象上,使文章給人回味無窮的啟迪與感悟。 2、“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在朗讀時,聲音的強弱和速度的快慢相同嗎?為什么? 拓展延伸 少年在倍感失落的時候,海鷗傳來了大海的信息,少年最后戰勝了疑惑和動搖,講述一下你的類似經歷和體驗。 第5課望天樹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旨。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及運用第二人稱的表達效果。 3、聯系自然與生活,初步獲得人生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望天樹精神的感悟。 難點:品味課文洗練的語言。 [學習內容] 導入 現在的中學生,一定也曾有過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一定會有苦悶和彷徨,那該是如何面對的呢?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退避?是樂觀向上還是萎靡不振?在形成人生觀的重要階段,我們有必要確立美好的人生理想,樹立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給予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相信讀完了本課以后,我們一定會從望天樹身上感受到它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對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有著自己的思考并從中受到教益。 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梳理字詞 自由朗讀課文或聽配樂朗誦。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意蘊深刻的散文。作者用凝練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訴說了望天樹的成長歷程,熱情謳歌了它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這是一首成長的頌歌,更是一曲生命的禮贊。 望天樹經歷了坎坷而又曲折的成長歷程。在“多少次踐踏之后”卻能奇跡般“冒出生命的嫩芽”,初涉人生的望天樹還只有松毛尖大小的時候就遭到了其他植物的嘲笑和蔑視。高傲的野葵花用沉默來輕視它。面對這一切,望天樹“毫不在意”,而是端詳著比花還好看的陽光,牢記大地母親的囑咐,是“按陽光的挺直”來塑造自己的形象。可是“一頭不負任何責任的馬鹿”的后腳,竟把它“踢下了斷崖”。這里沒有陽光,是連“蜘蛛也不愿結網”,“苔鮮和青草”早就“出逃”,“山巖也會痛苦得流淚”的暗角。這里“整日籠罩”著毒霧般的陰霾。面對多舛的命運,望天樹沒有屈服,它“哆哆嗦嗦”將根須緊緊地抓住“幾星泥土”,憑著對藍天和太陽的向往,戰勝了“貶損肌骨的冷霧”與“磐石一般沉重的山崖的陰影”,抽出了新枝,綻開了綠芽,挺直了身子,沖出了山澗,長成了地球上最高的樹。 問題探究 ⑴你心目中的望天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⑵望天樹經歷了哪些艱難困苦?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⑶有表情地再讀課文,感受課文的美。 ⑷思考:本文語言優美洗練,找出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并談談你的理解。把文中的“你”換成“他”讀一讀,看哪種表達好,說說理由。你從望天樹的歷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研讀賞析 1、在你的年輪里,第一次嵌進了光的信息。 這句話是對望天樹終于走出了黑暗,接受了陽光的撫慰和慶賀。望天樹的幼苗憑著一個堅定的信念努力向上,與環境搏斗著,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2、你深深懂得,心里的委屈郁積得多了,它會綰成疙瘩,扭彎樹身呀! 這句話仿佛是對人類的啟迪。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不要沮喪、哭泣。笑對人生,才能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理想,望天樹啟迪著人類更加堅強。 學法指導 1、本文熱情洋溢,讀起來婉轉柔美又鏗鏘有力,學習時應該放聲朗讀,這樣有助于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激情。 2、品味語言重在體會它的表情達意的作用,作者往往會在用詞、句式的選擇、修辭、標點符號、人稱的選擇等的運用上來表達某種含義或感情。要從這些方面多角度去品味,從而體會出語言的美妙。 體驗反思 文章以一棵幼芽的生長經歷為線索,訴說著望天樹坎坷的遭遇和成長的歡樂。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擬人織成了童話般的意境。望天樹不僅僅是一棵樹,它是用忠誠與堅定,用頑強與樂觀鑄就成的一種精神,一種昂揚向上的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是這篇美文的深刻內涵。 從文章的表現來看,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擬人,文章具有童話的意境。“高傲的野葵花用沉默來輕視你。花的家族有一條不成文的法規:它們決不向比自己低矮的植物致敬”,“白天,云彩搭在你的肩頭,夜晚,你直接從星空接受露珠。山上的野花再也說不出你的故事了”等等,都會使你產生從童心童趣中領會生活哲理的情趣。語言洗練而又明快且富有哲理,像是一篇散文,更像一首詩。通篇運用了第二人稱“你”來呼告望天樹,更使文章飽蘸了濃郁的情感,增強了抒情的色彩,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1. 讀了本文后,望天樹對你有哪些啟示?除了望天樹外,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事物曾給過你啟示呢? 2. 你身邊有沒有像望天樹一樣堅定信念,頑強與命運抗爭的人?把他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3. 假如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怎么面對? 4. 觀察自然中的動、植物,選取某一種,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一篇短文,要求寄寓某種精神,題目自擬。 教學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