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第四單元詩詞誦讀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后,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于抒情、富于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于含蘊。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里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于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于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征著別離的《折楊柳》吧。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里,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于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于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復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嘆的情味。 第21課 《獵狐》教學目標 1. 培養自主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2. 培養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個性化解讀文本的習慣。 3. 了解這篇小說在寫人敘事等方面的特點。 4. 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培養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解讀較長小說的能力。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本文可以作為一篇成長小說來閱讀,它講述了一個哈尼少年成長的故事。《獵狐》二是補述主人公戈文亮為什么要深夜進山捕殺紅狐,及面對母狐和一對小狐時,主人公產生的種種思想斗爭。 文章特色 1. 小說文本在描述戈文亮成長方面,側重在其精神發育,采取的手段是大量反復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人物的心理成長歷程。 2. 敘述序列錯綜復雜是本篇小說的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可以說,小說涉及了倒敘、插敘、補敘、追敘等各種敘述方法。 3. 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各有特色。 4. 給人的心靈帶來的震撼,留給讀者寬廣的思考空間和探討空間。 研讀與賞析 第一專題:收集資料 (1)資料類別: 小說作者的相關資料;動物小說相關資料;哈尼族的相關資料;紅狐貍的相關資料等。 (2)收集資料的途徑: a. 學生手中所有的參考書、參考資料、家中書籍。 b. 到圖書館查尋資料。 c. 向家長詢問。 d. 網上查詢。 (3)資料的匯集整合: 將尋找到的資料用卡片形式記載,然后分類。對同一類資料也要進行整理,特別是網上下載的資料很多都有重復,再分若干小標題進行整合。 第二專題:基礎識記 (1)內容: 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四字短語、成語;雅詞美句等,并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賞析。 (2)方式: 生字查字典注意解釋;四字短語、成語查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詞典并造句;摘抄雅詞美句并簡單點評。 (3)分工: 可以有兩種分工方式。一種是按課文的七個部分分配,一種是按內容的不同分配。 第三專題:故事情節 這個專題分給了七個部分,但要求和步驟都相似。 (1)要求: 先通讀全文,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這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前、后部分之間的聯系。對自己所研究的這部分要精讀,帶著自己的情感走進文本,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 (2)步驟:a.有感情地朗讀。b.概述這部分的故事情節。c.深入閱讀,與作品對話。d.討論完成文后的思考討論題。e.談各自的情感體驗,向文本質疑。 第四專題:人物分析 (1)人物:戈文亮、阿爸、阿媽、紅狐貍、小狐貍等。 (2)方法:找出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語句進行揣摩,概括人物性格特點。 (3)步驟:a.按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分類摘抄人物描寫片斷;b.揣摩體會分析各片斷,寫出評析;c.概括人物性格特點。 第五專題:環境描寫 (1)找出文中所有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2)對每一處的環境描寫進行分析,看看與故事情節、主要人物或文章主題等有什么聯系。 (3)總結環境描寫的作用: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主要人物等。 第六專題:鑒賞評價 (1)從戈文亮的成長歷程進行鑒賞評價; (2)從文章敘事特點進行鑒賞評價; (3)從民族風俗的差異進行鑒賞評價; (4)從作者動物小說創作目的方面進行鑒賞評價; …… 學法指導 1. 在賞析小說時,要特別做好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理清造成戈文亮心理震蕩和沖突的外在原因,即他與紅狐——自然、阿爸——哈尼傳統、韋老師——現代文明以及自我矛盾糾葛和沖突,要作有序而詳細的心理描寫的摘要,必要時還必須有相應的分析或評點,最好做成卡片,以備對這一問題作進一步全面的分析。 2. 由于戈文亮在小說人物中的焦點作用,可以以戈文亮為中心疏理人物形象之間的關系,即戈文亮與紅狐、阿爸、韋老師、戈文亮自己的多質對應關系,積累這種種關系的文本資料,分析人物之間的實質關系——矛盾沖突,然后理解小說文本中每一個形象的多重符號意義,自然倫理和社會倫理的角色意義,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里的每一個形象除了上述角色意義外,還有一個文化符號的意義,比如:紅狐是自然文化的隱喻,阿爸是哈尼文化和山寨文化的代表,韋老師是強勢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化身,戈文亮是人本身,即自我的象征。有了這樣一些閱讀的準備工作,再來作文化價值方面的發掘和賞析工作就具有一定的基礎。 體驗反思 想想看,今天的哈尼族山寨的狩獵風俗還會保留嗎?長大了的戈文亮會干什么呢? 答:今天哈尼山寨的狩獵風俗不會保留了,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已經受到了國家政策保護。長大了的戈文亮有可能成為數學家,因為他喜愛數學,也可能成為護山員,為保護野生動物盡職盡責,因為他心地非常善良。 拓展延伸 在廣州有些餐館為了招攬食客,推出了野生動物系列菜譜,人們可以像點海鮮一樣指著籠子點菜:紅燒北極狐、紅燒野豬、炸大黑木工蟻、炸蜈蚣、烤大美洲鴕、烤橙頰梅花雀、蒸梅花鹿、蒸鱷龜、爆炒麝鼠、清燉藍孔雀、干煸尼羅鱷,最后再來個亂燉水貂……事實證明野生動物果子貍就是sars的元兇,你想對那些什么都想吃、什么都的敢吃的食客們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