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2、通過交流,老師歸納:看來許多同學都是通過皮尺和一些專用的量身高的工具進行的。下面老師給一些皮尺給每個小組,讓同學們互相測驗同學們的身高,為了保證測量的精確性,要求測量三次,然后算出幾次測量結果的平均數,并將結果填在形成性報告中(見附件)
3、師:同學們測得非常認真。但是現在老師要將皮尺收回來,你們沒有測量工具時,如何測量課桌、教室的長度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4、通過討論,師歸納:在沒有測量工具時,可利用自己的身體或身邊的物體估量被測物的長度。下面請同學們兩人小組互動測量自己身體每個部位,主要是拇指寬、四指寬、腳長、兩臂水平伸展后兩中指指尖距離長度等。并讓學生記住自已的身體部位的長度。
5、運用自己身體部分的長度,現場測量課桌、教室的長度,然后同學之間相互比較,看誤差為多少?
6、測量工具的簡介:
皮尺、米尺、學生尺、螺旋測量器、千分尺。
測量下面物品用什么工具:
操場、桌子高度、頭發的粗細、銅線的粗細。
7、任務布置:請同學們上網了解更多的測量工具,或向出售測量工具的商店進行調查。
三、板書設計:
物體的特征
質量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
天平 尺子
左盤:物品 右盤:砝碼(用攝) 多測量求平均值更準確。
微調:游碼
物品的質量=砝碼+游碼
測量和填表。
教學反思:
第四課 物體的分類
教學目標:
1、 能按材料種類對物體進行分類。
2、 知道在生活和生產中需要對物體進行分類。
3、 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物體分類。
4、 意識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教學難點:如何按不同的標準給物體分類。
教學方法:講解法,練習法.
一、教學過程:
1、 學生給書包里的物品分類,觀察比較書包里物品,以材料作為分類標準對書包里的物品物品進行分類。
提出問題:書包的書是按什么方法進行分類的?
2、 讓學生知道在生活和生產中需要對物體進行分類;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3、 觀察比較各種物品,自己確定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
4、 觀察圖片:
問題情境:教材呈現的情境是波波的凌亂的房間。通過收拾整理房間的物品這一具體任務,如果把物品進行分類的疑問。為了增加學生對分類活動的興趣,采用組內競猜的形式一個學生先根據特性把一組物體分成幾類排列列在大紙上,并在每類物體的周圍用筆畫一個圓圈。讓學生猜他們分類的理由,隨后調換角使每個學生都有分類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分類活動中及時列出對物體進行分類的類別。
提出問題:物品是按什么進行分類的?
二、 廢品的分類回收。
1)、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分類方法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
2)、是意識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3)、解釋廢物回收利用,回收原材料和重新利用它們的過程稱為廢物回收。可被回收利用的材料范圍很廣,包括汽車燃料、輪胎、電池等。回收利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屬、玻璃、紙張和塑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