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讓學生認真閱讀達利船長進行交流,解決“達利船長是怎樣知道船的位置”的問題。通過閱讀、理解、分析達利船長的故事,了解確定方位的方法,加深對“方位”的理解。
教學反思:
學生對“參照物”、“坐標”所相關知識的物體的具體描述的語言表達力,可能有含糊不清的現象,教師應耐心聽學生表述,并隨后加以整理復述,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
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第一課是在學生現有的對于"定位置"的生活經驗認知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說說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學樓的位置;遠洋船的位置。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方位的理解;明確物體運動的時間、方位或距離都是明確物體位置的因素;進一步加深對"方位"的理解,知道確定方位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現所教的三年級學生是典型的農村小學生,他們的生活環境對位置的認知經驗往往比城鎮孩子弱,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三、教學內容:
說說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學樓的位置;遠洋船的位置。
四、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能夠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
(2)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2、能力目標
(1)學會提出問題、作出猜測。
(2)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會對探究過程中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定性的觀察與描述。要求學生對物
體的位置觀察時作記錄,通過比較分析后描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2)樂于與人合作。
五、教學準備
1、教學生認識新詞匯"參照物"。為確定物體的位置和描述其運動而選作的另一物體叫做參照物或參照系。教師通汽車行駛相對路旁房屋、樹木作為參照物;地球相對于太陽的自轉和公轉的現象等。
2、教學生認識新詞匯"坐標"。在需要定量描述物體運動時,要描述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數量關系,就要在參照物上建立坐標系。
六、教學過程
1、問題情境
以三位坐在教室的小朋友對妍妍座位的描述,,提出問題:為什么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妍妍的座位到底在那里呢?討論回答完畢后,教師再在教室安排同一情境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認識。
2、說說"你"的位置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知道確定物體是相對的,知道在參照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上課開始,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學生們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一定會有很多描述。他們可能會說"我在靠近門窗的一邊"、"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等等。當同學們用多種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不借助其他物體,能不能說清楚自己的位置?"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位置的確定是相對的。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用"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排"
"從左往右數,你是第幾列"或"從前往后數你在第幾座"
或"從前往后數,你在第幾座"的方式說出自己的位置,并發給學生一些空表格(每一個格子代表一個座位),在第幾排與第幾列交叉的地方做上記號,這個格子代表自己的位置。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坐標圖"的方法來描述自己的位置。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簡明扼要講述"參照物"、"坐標"的詞匯,但不需要太強調,只是讓學生知道能用這樣一種形式對位置進行描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