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活動一:師展示兩個事例:a書上唐山大地震和b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我校師生為其捐款的事例。
活動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談一談在生活中所感受到愛的力量。
板書設計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五課《愛心永不變》
第二課時 奏響愛的和弦 教學設計(一)
呂河初級中學 袁文柯
一、課程標準原文:
養成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品質,樹立為人民的奉獻精神。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懂得愛與被愛的關系
2、養成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品質。
3、懂得怎樣去助人為樂、服務于人民、奉獻于社會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難點: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養成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品質,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2、教學難點:懂得愛和被愛相輔相成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課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快速瀏覽課本48頁“容容的故事”和補充“忙人提燈的故事”思考①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②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2、認真閱讀課本48頁第二個◆至51頁內容,思考:如何將愛心化為行動,奏響愛的和弦?即如何將自己愛心化為行動,樂于助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總思路:一是新課導入,二是出示課標,三是新課教學,四是課堂練習小結,五是情感升華。
(一)新課導入
播放歌曲《正大綜藝》主題曲,學生邊聽邊感受。教師:愛是美德,愛是橋梁,我們每個人都在愛心中孕育成長,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愛心作出回報,將愛的芬芳撒播四方。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將我們的愛心化為行動,助人為樂,奉獻社會呢?請進入我們今天新課的學習——-奏響愛的和弦。(出示課題)
(二)學生自學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1” 學生自學作答 全班抽查統一答題思路。(讓學生閱讀以下兩個故事,思考兩個問題,從而體會出愛與被愛的關系;)
請同學們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思考: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材料一:教材p48:容容的故事。
材料二: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里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提著個燈籠走路?”那盲人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并不是照路,而是給別人提供光明。這樣,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別人可以安全地走路,也等于幫助了自己”。
(三)學生閱讀、思考、合作討論交流解決教學用題2”:
閱讀思考合作討論交流 “如何將愛心化為行動,奏響愛的和弦”?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交流,悟出如何將自己愛心化為行動,樂于助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具體流程:1、學生閱讀思考并寫出自己樂于助人、服務社會行動具體做法(不少于2條);2、每6人一小組,選一名組長兼發言人;3、在小組內部交流;4、組長根據組員的發言,歸納整理2—4條愛心行動具體做法,代表小組在全班發言。
教師補充:相關鏈接社會公益活動的含義、形式、及參加公益活動的意義。
(四)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學生談收獲)、完成課堂練習題(在課件中展示)。
(五)教師出示課后寄語,在《愛的奉獻》歌聲中結束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