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附:板書設計(在課件中展示)
六、補充正文(社會公益活動的含義、形式、及參加公益活動的意義)
1、社會公益活動的含義: 社會公益活動包括各種義務勞動、服務勞動和其他各種有益于社會的活動。
2、 社會公益活動的形式: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如校內公益活動:如綠化校園、美化教室、宿舍,修理門窗桌椅、做衛生及各種服務于他人的活動。校外公益活動:植樹造林、救災捐獻、交通宣傳、敬老助殘等等。
3、參加社會公益后動的意義:①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別人,并能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
②公民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有利于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有利于創建互幫互助、相互關愛的和諧社會。
教后反思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五課《愛心永不變》
第二課時 奏響愛的和弦 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愛和被愛使個體生命和人類社會充滿溫暖的情懷和幸福的體驗;樹立用自己的真情去回報親人、社會的意識;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對親人、民族、國家和社會愛的情感;培養學生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品質;提高學生服務于他人、社會的能力。
知識目標:使學生懂得基于血緣關系的親人的愛是人間最真摯最純潔的愛;懂得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和愛護是人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有效力量;懂得愛和被愛是相輔相成的;知道如何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心,樂于助人,奉獻社會,服務于人類。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學習重點有兩個:學會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心,樂于助人,奉獻社會,服務于人類,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無私的愛。
本課學習難點:在獲得關愛的同時,應將自己無私的愛化為具體行動,相互關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奉獻自己無私的愛,自覺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愛整個世界及人類,讓我們的愛心隨著世界的脈搏的跳動而跳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本課學習難點所在。
教學建議
(l)課時安排:1課時
(2)課前準備:故事的收集、課件準備
(3)教學方法;本課主要以多媒體展示為主要教學手段。根據所收集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講述魏青剛的故事
話說一農民工在堤壩上散步。突然傳來救命聲,原來一位醉心于沙灘美景的女青年不幸失足落水。農民工聞聲拍馬趕到縱身跳入水中。經過一次、兩次、三次終于精疲力竭的農民工去喘吁吁的抱著落水女青年向岸邊掙扎著游來。女青年得救了,他正準備離去,被派出所警察攔住,問他姓名及地址。他只是說:“我是農民,在這里打工的。”然后扭頭消失在人群之中。后來被救女子的家人專程趕到他打工的工地,向他道謝,非要給他500元錢。但他謝絕了,“我救人不是為了錢,我就是再窮也不能收這個錢”。
后來得知他就是鄉里被評為杰出青年的。就在XX年,他的女兒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治病期間花費巨大,全村人都為他捐款,讓他感激不盡。他暗地里發過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回報社會。
問:(1)是什么原因使他當選為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