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八冊教案
課后反思
課題: 8.寄托著希望的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1、 了解我國農業文明在生活中所發展起來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 2、 了解農業文明在人類生活中所發展起來的節日文化。 3、 了解由于農業的地域性差異,各地所形成飲食文化也各有特色。教學重、難點:了解我國農業文明在生活中所發展起來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教學準備:3、 收集有關本地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民俗的資料。 4、 收集各種飲食文化特色的資料。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二、閱讀與探究。 三、討論。 四、總結。 在農業生產發展的漫長歷程中,人們創造出許多習俗、節日,形成了多彩的節日文化。 1、 閱讀課本22頁,思考并討論: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與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2、 我們這里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有什么習俗? 1、 請大家讀書,了解藏族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數民族歡慶火把節風俗,并討論: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節日與農業傳統有密切關系? 2、 組織閱讀24-25頁,討論:你還知道各地的飲食有什么特點,造成不同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再次強調農業文明的特點與農業生產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觀看圖片。 討論交流。 看書欣賞圖片,并交流討論。 交流所得。激發興趣。 共同分享,擴展知識。 進一步擴展知識。 強化認識。課后反思
課題: 9.不斷更新的通信家住族 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學會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術的變化與發展,體會科技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2.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通信領或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進而感受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滲透有關通信基本禮貌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滲透有關通信基本禮貌的教育。 教學難點:學會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術的變化與發展,體會科技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準備:教師就教科書所呈現的通信技術做一些準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有關文字或圖片資料,也可以將資料庫的內容復印給學生。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 2.布置任務。 3.小組準備。 4.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1. 導入。 2. 講解活動。 3.全班討論。 4.教師小結, 家庭作業 提問學生:什么是通信?通信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導學生理解:人們共同生活、勞動,需要交流,但有時距離很遠,學要通過專門的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 請學生欣賞教科書第28頁的單元導讀圖。提問學生,是否去過電信博物館? 或者由教師介紹。 電信博物館介紹了許多通信技術(方式或工具)。教科書上的同學們參觀了博物館,搜集不少資料并且向其他同學做了介紹。今天,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來了解通信家族。同學們,將模擬電信博物館的講解員,從教科書中[第28-33頁]選擇一種通信技術[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紹。 教師向學生明確要求: 1.所介紹的應當是教科書上呈現的通信技術。 2.要說明這新技術的具體使用方式及特點,最好能夠聯系實際進行。 比如電報,一般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電報單怎樣填寫?怎樣收費?多長時間能夠被對方收到? 與電話和信件相比優點是什么?缺點又是什么?現在是否還在使用?為什么? (3)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介紹,并且將講解、表演、圖片、實物等方式結合起來進行。鼓勵小組成員以合作的方式介紹。 教師巡視并且給予幫助,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資料提供給學生。 巡視時發現的問題提醒學生,告訴學生,許多他們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術,家長們卻知道許多,可以把小組準備時遇到的疑問向他們請教。 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30頁小文的日記,然后告訴學生,今天的活動,我們將在教室里參加電信博物館,相信同學們會像小文一樣大有收獲。 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介紹之后,組織其他學生提問題,與講解者進一步交流。 師: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對通信家族有了許多新的了解,并且認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通信家族在不斷發展變化著,出現了越來越先進、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讀教科書第33頁的課文,請學生思考,并且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樂樂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規范自己再類似情況下的行為,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談舉子。 布置家庭作業。 給想念或很長時間沒有聯系的一位親友打個電話,把問候帶給他,并提醒學生要注意禮貌。 學生用具體事例說明,比如戰爭時要了解前方戰況,親人分離時互通情感等等。 欣賞教科書第28頁的單元導讀圖后回答。 如果有學生去過,請他向同學們做介紹。 按要求在小組內進行準備。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按照學生意愿,令所選擇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組成一組。 每個小組在下次課前至少共同準備一次。 按照上次課及課后準備,每個小組向全班介紹一種通信方式。 .全班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