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八冊教案
課后反思
課題:
15.怎 樣 看 電 視 教學目標: 1.學會處理學習與電視的關系。 2.懂得怎樣有效、合理地看電視。 3.培養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 4.提高調查、發表和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5.教學重點:學會處理學習與電視的關系。 懂得怎樣有效、合理地看電視。 6.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 提高調查、發表和探究能力。 教學準備: 走訪、調查周圍的人喜歡看的電視節目。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 2.全班交流 3.探究討論 4.教師總結 5.布置家庭作業 師;在課前,老師請同學們走訪,調查了生活在你們周圍的人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都是什么,下面就請同學們講一講,調查的對象是誰,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都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不同的類別寫在黑板上。 “看來,由于年齡不同,興趣不同,人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也不同。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與你們的父母喜歡看的就會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產生矛盾。在看電視的時候,你們與父母常常因為什么問題鬧別扭?你與父母因看電視而產生矛盾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辦法嗎?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都提到,同學們經常會因為自己貪看電視而受到父母的責怪。 師:如果像他那樣,會產生哪些危害呢?看教科書第53頁的一組畫面,說說它反映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學生回答。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討論交流
深入社會,自身感悟。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課后反思
課題:
16.熒 屏 前 后 教學目標: 1.了解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熒屏前后許多工作人員的努力。 2.萌發對電視工作者及勞動的尊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熒屏前后許多工作人員的努力。 教學難點:萌發對電視工作者及勞動的尊重。 教學準備: 1.如果有條件,可以請電視工作者在課上與學生一起交流。 2.了解電視節目制作的一般過程,繪制出簡單的流程圖,并了解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播音員和其他工作者的人員比例。 3.模擬活動的相關道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教師總結 5.布置家庭作業 師:在這幅讀圖中,有兩幅畫面表現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地看電視的情景。我想問一問在座的各位同學,昨日晚上誰看了電視,看的是什么電視節目? 教師引出課題并寫在黑板上。 師:你們最喜歡的電視工作者是誰? 那么,有誰知道,在一個電視節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員以外,還需要哪些工作人員,還需要做哪些工作?電視節目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教師將學生發言的要點寫在黑板上。 引導學生將他們提出的各項工作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員的比例,并通過實例向學生做具體說明,以幫助學生直觀地學生進行了解。 學生自愿回答。 學生提問題 學生自愿回答。 分小組進行討論,并要求學生將全組同學的答案進行歸納、整理。 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表本組得出的結論。
課后反思 課題: 17.書報――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教學目標:1、知道書籍、報刊和雜志是學習和生活的良師益友。 2、養成讀書看報的好習慣。 3、形成健康的閱讀興趣。 4、學會在書本雜志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和信息。 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