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八冊教案
課后反思 課題: 11.綠 衣 使 者 教學目標:1.了解郵政工作者的辛勤勞動,養成尊重他們及其勞動的積極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們相互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聯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 3.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通信是人們相互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聯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標準信封及一張面值80分的郵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親人或朋友家庭所在的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復習導入 2.全班討論 3.個人制作。 4.讀信活動 5.布置家庭作業 “上次課,老師請同學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到郵局實地觀察一下郵政工作者的勞動,下面就同學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提問學生:“通過觀察,同學們對我們這個地區郵遞員的工作已經有所了解,但對于其他地方郵遞員的工作可能還是比較陌生的,教科書向我們展示了些地方的郵遞員你們了解他們那里的地理環境嗎?他們一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們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參與,如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了意見不一的情況,教師要加以引導,但決不意味著將現成的答案告訴他們。 師:“郵遞員用辛勤的汗水為千家萬戶送去了溫暖,教科書第39頁呈現的三幅照片分別反映了邊防戰士、老人、莘莘學子在收到盼望多時的來信時的喜悅和激動的心情。你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受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親人或朋友的來信,你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我想,你的親人和朋友也一定會非常想念你,給他寫一封信,向他介紹你的近況,并向他表達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讀到你寄給他的這封信時,一定會感到很驚喜。” 如果課上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教師提示學生,利用上次課學過的知識,正確地填寫好信封,貼好郵票,并在放學回家,到郵局把這封信寄出去。 家庭作業 搜集反映目前農村道路交通狀況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學生自愿發言(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以免學生就事論事,發言的內容僅僅局限在對表面現象的描述上。) 學生欣賞教科書第38頁的照片和說明文字。 全班討論。 看教科書第39頁呈現的三幅照片后說自己的感受。 請自愿的學生向全班同學讀一下信的內容課后反思
課題:
12.路,越走越寬 教學目標:認識和了解我國日新月異的道路建設的發展變化,感受道路建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體會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和了解我國日新月異的道路建設的發展變化。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尋找一位能夠為學生介紹本地區道路狀況變化的老人或者其他人員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導入。 2. 專題報告。 3. 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5、布置家庭作業 師:“教科書第40~41頁的幾副圖畫、照片和文字,為我們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道路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請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些道路你們熟悉嗎?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設和發展,才會有教科書中反映的這些變化。 請老人或其他人為學生介紹本地區道路的發展變化。要突出先后的差別,以及對于本地區生活的影響:生產、商業、文化、旅游等等。 報告應當比較具體,范圍可以比較小,最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 報告后,教師鼓勵學生就本地區道路情況向報告人提出問題,相互交流。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1頁老師的話。 家庭作業 1.向家長介紹從報告所了解的內容。 2.任選一種本地的特產或目前本地較為常見的商品,向家長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運輸過程都采用何種交通工具,與過去相比,有著怎樣的變化。 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41頁的文字和圖片。 說出看圖后的想法。 學生認真介紹后說體會。 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選出講得最好的同學出來報告。 學生對報告人表示感謝。 閱讀教科書第41頁老師的話。 自由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