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八冊教案
由圖引入學文。
深入社會,與實際相結合。 小組自主探討學習。
課后反思課題:
13..四通八達的交通 教學目標:1.認識和了解我國道路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2.通過新舊對比,增進熱愛新中國的感情。 3.體驗道路與人們生活及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和了解我國道路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教學難點:體驗道路與人們生活及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1.教師了解本地區銷往全國或國外不同地區的產品。 2.幾分全國交通圖,最好是鐵路、公路、航線都有,并且比較大的。 3.注意建設中的鐵路的情況,以及本地區最近的道路建設情況。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導入。 2. 探究活動一。 3、探究活動二 4.小組發表。 5.教師總結。 6、家庭作業 師;通過上次的學習,同學了解到了我們這里道路的發展。今天,我們將在更大范圍內認識道路和交通。請學生朗讀第42頁的課文。 請學生對比教科書第42頁和第43頁的兩幅鐵路圖,并觀察第43頁的兩幅統計圖。 提問:你從中能夠發現什么。 師:與解放前相比,鐵路最突出的變化是什么?(線路和長度加得非常顯著,1949年前分布極為不均衡,西部完全沒有鐵路。) 正在建設中的鐵路有哪幾條?從哪里通向哪里? 出示教科書第42~第43頁的分布圖。) 以1999年為例,利用統計圖計算一下與1949年相比,鐵路和公路分別增加了多 少倍。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討論公路和航線的發展。 師:同學們已經了解到,無論是我們生活他和地區還是整個中國,道路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科書第44頁,虎子告訴我們他家鄉的蘿卜隨著道路的發展走向了全國。其實我們這里也有許多產品通過各種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產品是怎樣走出去的。 教師向學生介紹一種或幾種本地區的農業或工業產品,以及它們到都銷往哪里。 對完成任務較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布置家庭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45~46頁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學生朗讀第42頁的課文。 認真閱讀教科書第42頁和第43頁的兩幅鐵路圖,并觀察第43頁的兩幅統計圖后自己的發現。 學生看圖后回答。 認真看老師的介紹。 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發一分全國交通圖。讓學生研究,從家鄉將這些產品運出去應當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過什么路線。 每個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的運輸路線。課后反思
課題:
14.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萌發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教學準備:1.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與小組數目相同的較大的地圖、尺子。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導入 2. 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組探究 5。教師總結 6.布置家庭作業請學生朗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7~48頁的課文及圖片,然后提出問題:‘絲綢之路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同學可能以前通過廣播電視、書籍雜志對它大致有所了解,課前老師也請同學們去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下面我們就分小組進行交流。 教師巡堂,了解小組搜集資料及發言的情況,并參與其中。 針對每個小組搜集的資料的情況,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歸納整理的集中在某個具體的內容上,為全班交流做準備。 教師根據事先掌握的小組討論的情況,將每個小組介紹的重點隨手寫在黑板上。 (1) 教師分發給每個小組一張地圖,請學生在上面找一找絲綢之路的大致位置。 (2) 在地圖上任選一段絲綢之路作為測量對象,量一量這段絲綢之路在地圖上的長度是多少;依據比例尺,換算出這段絲綢之路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3) 根據事先了解到的當時車輛或駱駝行走的速度,測算出走完這段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現在重走絲綢之路,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所以需要的時間又是多少。 :師:道路建設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極大地節省了時間。通過學習,同學們對絲綢之路已經有所了解,可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呢! 向周圍的人了解他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么。 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要把搜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給組內的其他同學,每個小組還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并推薦一名同學向全班做介紹。 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每個小組出來匯報交流。 按照要求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閱讀教科書48頁認識和了解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