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教案
發憤讀書”。
三、探討“辛亥革命的理想”(17分鐘)
1、導入新課:
戊戌變法的失敗教育了中國人民,此時,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集中地反映在反對清朝的腐朽統治斗爭上。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為拯救中國紛紛宣傳革命思想、組織革命團體和進行武裝起義,從而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2、板書課題:辛亥革命的理想
3、了解孫中山的生平、思想。
4、辛亥革命。
①自學教材p94頁、資料,主要了解辛亥革命爆發的時間、地點、主要領導人、武昌起義、結果、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統治;結束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影響。
②小組討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③全班交流。
④師小結:由于武昌起義這一年為我國農歷的辛亥年,所以人稱這場推翻清王朝腐朽統治的革命為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沒有徹底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對中國大眾的壓迫。不久,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軍閥袁世凱篡奪。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則永遠載入了中華民族社會發展的史冊。
⑤知識的記憶與應用。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記憶孫中山和他組織的革命團體:興中會、同盟會。 武昌起義的具體情況。中華民國的成立的時間及首都。
四、總結深化,理清脈絡(4分鐘)
①學生探討: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是不是一個概念?
②師小結:從19xx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到19xx年1月1日的中華民國成立,都屬于辛亥革命的范疇,統稱辛亥革命。
③從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每年國慶節天安門都要擺放孫中山的巨幅照片以及北京多處紀念孫中山的紀念地如中山公園、碧云寺等,引導學生思考: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孫中山的歷史地位。
五、布置作業,課后延伸(2分鐘)
自選作業:
1、復習書上的內容。
2、繼續搜集與本課有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視頻。
3、觀看一部有關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
4、閱讀一部(篇)有關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的書籍、文章。
板書設計:
救亡圖存的探索
“變法維新”求強國
《馬關條約》—民情激憤—公車上書,請求變法—皇帝采納
(歷史背景) (時間,人物) (過程、內容)
實行變法—觸犯慈禧,阻撓變法—皇帝被囚,六君子被殺
(失敗原因) (歷史悲劇)
“辛亥革命”的理想
19xx年至1911 組織革命團體 進行武裝起義
19xx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取得勝利
19xx年元旦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第二課時
一、以五四青年節和黨的生日為切入點,導入本課(2分鐘)
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為我國的青年節?還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來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那么,當時她是怎樣誕生的?
二、學習新知:“五四運動”的呼聲(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