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b、看物體的另一端對準哪一條刻度線,如鉛筆刀的另一端對準刻度線“7”,所以,這只鉛筆刀長是7厘米,圖中的線段是5厘米。
(2)演示,直觀感知。
為了讓學生看得清楚,教師可在黑板上示范,讓學生詳細了解測量鉛筆刀的長和線段的長的過程。
(3)操作、親自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shù)學課本和長度。
2、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1)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51頁例題的“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教學情境圖。
先讓學生認識觀察上圖,再讓學生議一議:畫指定長度的線段要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刻度‘4’的地方。
(2)演示,直觀感知。
為了學生看更清楚,教師可演示。
師強調(diào):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點。
(3)操作,親身體驗。
讓學生畫一條長6厘米的線段,畫完后與同桌的同學互相看一看,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頁“想想做做”中的第1~3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題中測量方法的正誤,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量一量,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指出:今后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邊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時,就可以用“大約”來表明長度。
四、全課總結(jié)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學到這些知識的?
第三課時:認識厘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什么是線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
現(xiàn)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
(3)小結(jié):為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
說明了:量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2、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shù)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shù)字寫著“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這么長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1、“想想做做”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