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3、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出造紙步驟后,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制造再生紙。
教師指導:(1)泡入水中的紙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紙、衛(wèi)生紙等易泡軟的紙;
(2)泡軟的紙一定要攪拌成均勻的紙漿;
(3)紙漿一定要在過網(wǎng)上倒均勻;
(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后在取出制造好的紙。
四、認識節(jié)約用紙的重要性
1、通過動手造一張在生紙,你有什么感受?
2、我們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紙?
3、關于造紙和用紙,你還知道哪些情況?
4、課后調查。
課題: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探究: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學習面臨的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提高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問題。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學習面臨的問題的意識。
教學難點:
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收集寫不出字的筆芯。
教學方法:
觀察研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的圓珠筆芯中還有許多墨汁,卻寫不出字來了。同學們平時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
二、探究
1、筆芯里還有許多墨汁,卻寫不出來,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guī)兔ο胍幌拢赡苁鞘裁丛颍吭趺醋屵@樣的筆芯再寫出字來?
2、學生獨立(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收集來的有墨汁但寫不出字的筆芯,找出問題的原因,并想辦法讓這些筆芯寫出字來,把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寫在科學筆記本上。
3、交流研究的結果和解決問題后的感想,對研究活動開展得好的學生個人或小組進行
課題:12、小個子能不能蹺起大個子
教學目標
探究: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杠桿的作用,并了解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知識:能設計研究方案,利用簡單器材,有步驟地進行關于杠桿作用的研究實驗。
情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杠桿及作用,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點:
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杠桿的作用,了解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
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杠桿的作用。
教學方法:
觀察研究。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或圖片。
2、學具準備:平衡尺、鉤碼、字典、直尺、固體膠等。
教學建議:
本課分2課時
1
教學內容:認識杠桿和了解杠桿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校園里學生玩蹺蹺板的場景(農村學校可用圖片展示)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讓學生實際玩一玩。
教師提問: 同學們都喜愛玩蹺蹺板,和與自己個子差別較大的人玩過蹺蹺板沒有?為什么個子差別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蹺蹺板呢?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猜測原因。
二、推斷與假設
小組討論:為什么個子差別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蹺蹺板呢?觀察研究討論后,匯報小組一致同意的意見。(在此教師要對觀察不夠仔細的學生進行引導,對教材40頁上的三幅圖的區(qū)別,每幅圖中學生在蹺蹺板上坐的位置進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