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二、設計實驗,使一些樂器發聲,并觀察它們發聲時的現象。
1、提問:鼓、鑼、小提琴等樂器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我們怎樣驗證呢?
2、學生討論、匯報、設計實驗。
3、小組實驗、觀察。
三、使更多的物體發聲,并觀察它們發聲時的現象。
1、討論分析: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發出聲音,怎樣使它們發出聲音?又怎樣使它們停止發聲?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討論、匯報。
3、小組實驗、觀察,并填寫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進行自我評價。
如何來做發聲實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讓物體發出聲音,怎樣做都行。學生要注意觀察物體在發聲時有什么現象產生,實驗做完以后,把發現的現象進行交流、匯總。此時,教師不能先人為主,只記錄下與振動有關的現象,排除其他無關現象,而應該將所有的發現都記錄下來。找共同點也就是對所有的現象進行整理分析的過程,教師可以提問: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而讓學生去逐一進行分析。
三、根據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1、討論:根據我們這節課做的實驗,請你說說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匯報、記錄。
19、聲音的旅行
教學目標
探究: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探究,使學生知道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知識: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玻璃鐘罩、電鈴、兩用氣筒、“土電話”。
2.小組準備:水槽、石塊。
3.學生準備:制作“土電話”的材料。
教學建議
本課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文藝匯報演時,舞臺上的歌聲、樂器聲,為什么我們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聲音是怎樣“飛”過來的呢?
2、學生進行推測,并做簡單記錄。
二、實驗驗證,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1、講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吧。
2、教師演示玻璃鐘罩的實驗。
3、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呢?
4、學生討論、匯報。
三、想辦法,驗證聲音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1、談話:聲音還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呢?用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呢?
2、學生討論、實驗。
要注意兩點:一是實驗方法要靈活多樣,教材中提供的形式是有限的,教學中不必給學生講固定的方法,只需要將液體、固體等材料交給他們,還可以干脆帶他們到室外去,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試一試,聲音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教師也可以多設計一些實驗,在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時去幫助他們。二是實驗材料的準備要豐富,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是以木板、水代替固體和液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全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多想辦法提供盡可能多的各類材料供學生在實驗中使用,以便使學認識到聲音能在某類物體中傳播而不只是在某種物體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