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感覺到有橡膠套的筆向前推動比較困難,好像有一種力阻礙著向前滑動。)
3、根據(jù)以上兩個實驗的感受,說說筆桿上的橡膠套究竟有什么作用?從而導出摩擦力的慨念。
三、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進行猜測:從問題“橡膠套為什么會增大摩擦力”入手,推測是什么原因。如:軟的、不光滑、表面粗糙等。
2、設(shè)計實驗:是不是這些原因增大了摩擦力,想一種辦法做實驗證明。看誰想出的辦法好?
3、實驗證明。教師從學生說出的各種方法中選一種便于研究的方法進行實驗。用木板、玻璃板、砂紙、毛巾等放在同一塊木板上用彈簧稱拉,記錄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
4、得出結(jié)論。根據(jù)實驗記錄,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物體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應(yīng)用。
1、筆桿上的橡膠套為什么會增大摩擦力?這樣設(shè)計有什么好處?(橡膠套表面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使我們寫字時手能緊,不喁滑落。)
2、出示教材中的圖片或?qū)嵨锝忉屓藗兪侨绾芜\用摩擦力的?
3、生產(chǎn)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舉例說明。
五、課外拓展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還有哪些?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設(shè)計實驗繼續(xù)研究。
課題:10、各種各樣的紙
教學目標:
探究:能通過各種各樣紙的觀察,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知識:1、會用各種感覺、借助簡單的工具對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實驗和研究。
2、能舉例說出紙的各種特點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yīng)用。
情感:會利用紙的不同點制作一件紙品。
教學重點:
了解各種各樣的紙,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教學難點:
能對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實驗和研究。
教具準備:
紅色墨水、橡皮檫、火柴、直尺、放大鏡、各種紙等。
教學方法:
觀察研究
建議二課時
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說一說,哪些地方用到了紙?
2、你見過哪些紙?這些紙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
3、怎樣找出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二、研究紙的不同點
1、分小組借助各種工具找出各種紙有哪些不同。
2、匯報觀察結(jié)果。
如:顏色、軟硬、粗糙度、厚度、吸水性、抗拉力等。
3、小組討論:你們小組打算從哪些方面怎樣研究這些紙的不同?
4、匯報討論結(jié)果。
(1)顏色:用眼睛看,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2)軟硬:用手試,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3)光滑與粗糙:用手摸,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4)厚度:①用手摸 ②目測 ③用直尺測量。
(5)吸水性:①用滴管 ②用紙條
(6)抗拉力:
5、各組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案進行觀察實驗,重點研究紙的厚度、吸水性、抗拉力等,并作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