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重點:
知道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教學難點:
制作簡易的科學模型。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
教學準備:
鐵釘、氣球、小玻璃杯、石子、燈泡、木棍、四個大小一樣的塑料瓶、砂、鹽、鋸末、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兩個大小不同的螺母、裝有水的水槽、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玩潛水艇時,我們發現潛水艇里水的多少決定潛水艇的沉浮,一般物體的沉浮又與什么有關呢?
2、推測我們準備的這些材料如鐵釘、氣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3、觀察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把物體放入水中觀察,看看有沒有推測錯的物體,把水中上浮的物體和水中下沉的物體分成兩堆,并在教材上記錄。
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
1、小組討論:物體在水中浮與沉,可能與哪此因素有關?學生分小組討論推測,并將推測結果記錄在教材上。
2、教師出示并介紹本次科學探究活動的實驗器材及名稱。
3、教師演示實驗: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放入水中都浮了起來,兩個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師提問:這和同學們的推測一樣嗎?有的同學說大的會浮、小的會沉,可是小木塊也浮起來了;有的說重的會沉,輕的會浮,可輕的螺母也沉下去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怎樣來研究?
4、小組討論并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教師引導各小組商討,制定盡量完善、有效的觀察、測量、記錄方法。
5、各小組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的方案中的不足進行指導。
(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學生們不容易想到用剩下的一個塑料瓶裝水來進行實驗,不容易將“水的重量”作為物體沉浮的一個“界線。同時由于塑料瓶有一定重量的關系,有可能會影響實驗效結果,在實際數學中,建議盡量用小塑料袋,減小同于容器重量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
三、觀察記錄,總結交流.
1、各小組按照自己制訂的計劃,進行一次物體沉浮的實驗活動,并做好記錄。
2、實驗完成后可將實驗情況記錄通報全班。
3、聯系實驗中觀察到現象,討論物體沉浮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4、讓學生匯報本課的研究與發現,并做好記錄。同時讓學生對自己此前的猜測,并進行分析、討論、找出自己認知上的誤區,修正自己的思維。
四、拓展與應用.
1、說一說潛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鐵塊會下沉,可萬噸巨輪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學生討論、匯報,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沒有科學道理.
第四單元 文藝匯演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是從學生對舞臺文藝匯演的已有經驗入手,從舞臺上的各種聲音與光的現象引發相關的研究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去獲取有關聲與光的科學奧秘。為了突出科學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教學材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做到了服務于學生科學學習的需要,將室內教學與室外活動、教師的組織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有機的結合起來。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2、 知道聲音要通過空氣、液體、固體等物質傳播到人的耳朵。
3、 能區分樂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 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