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4.“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啊!這就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
(1)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明確: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別,難分難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極點了,而真正的朋友這時候最應該怎么辦?安慰,鼓勵
(3)讀一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勸慰朋友?
(4)如果你是董大,你會說一些什么呢?(小組說說)
(5)感情升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學生自由討論賞析(董大是個人才,但暫時無人賞識,只要他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他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的。讓我們祝福他吧。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詩人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的豪情來,確實讓人佩服。)(板書:豪情昂揚)
三、小結:
古詩詞是一尊巨大的,豐富的寶庫,可以通過它們穿越時空,了解當時的人事,感受詩人的情懷,學習做人的道理。課下應大量閱讀。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體會詩句表達的不同情感。
2.背誦自己喜歡的送別詩。
【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荒寒 凄涼 真摯 深厚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豪情 昂揚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第二首古詩,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有感情地背誦《別董大》
二、對比閱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學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下面,我們再一起欣賞《送元二使安西》。
三、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1.解題學生讀讀題目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3.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4.自由讀,交流讀懂的內容
渭城朝雨浥輕塵: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浥:濕潤(注意字型)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煥然一新。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師小結: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請。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更盡:再飲完。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