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1.基礎性作業: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實踐性作業:排練課本劇《矛與盾》
第二課時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讀
(它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 演:張殼 出示:太陽
問:被暖暖的太陽照著,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
也許它會說什么?誰來做做河蚌?交流
(可這時,來了只鷸)出示 板:鷸 讀
(它看見了,猛地把嘴伸到殼兒里去啄肉)
問:鷸?河蚌?分別想什么?(也可加語言)也來說一說
(河蚌急忙把殼兒合上) 演:合殼(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
問:這時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這是故事的起因,我們再完整地聽一遍錄音(提醒:注意,聽仔細了)
3.打開書本,看這部分內容,先自由讀,要求試著復述
4.學生試講(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大聲點)
評價:提點意見,優點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鷸和蚌之間的這場爭斗,會如何發展?
請看二、三兩小節鷸蚌之間的一段對話。
1.自由讀
2.簡單說說故事如何發展?(互相爭持)
3.這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再請同學讀。提醒:加表情
(動腦,怎么讀,才有味道)
請大家認真聽,最好能在腦海中浮現鷸蚌相爭的畫面
4.說說此時鷸蚌之間的局勢?
(威脅、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當、互不相讓)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兩人配合分角色朗讀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請一對搭襠分角色讀,為了體現故事的完整性,再請一位同學做旁白
(可喊暫停 提醒:注意語氣,表情,要進入情境)
7.評價
8.課后也可通過表演,復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過渡:鷸蚌互相爭持,所導致的后果會是什么呢?
1.錄音范讀
2.回答:鷸蚌雙方--筋疲力盡
板: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
3.揭示寓意:這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總結
1.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發揮想象
1.鷸和蚌被漁夫抓住后又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討論)
六、小練筆
《小抄寫員》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讀”教學模式,重在追求閱讀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小抄寫員》這篇課文蘊涵著豐富而強烈的人文素養,反映濃濃的家庭親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確的道理、感人的形象、優美的語言等人文素養來熏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最終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
一、突出“研讀”教學,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讀研過程,實現思維互助,產生情感共鳴,充滿了人文情懷,培養了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通過組織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引導、點撥、調控、幫助學生研究性閱讀,營造課堂教學的最佳氛圍。
【內容簡介】
課題:《小抄寫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切之愛。了解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