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3.情感目標:熏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的親情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錄音機等。
【教學模式】“研讀”教學模式。
即:質疑擇題——讀研反饋——交流解疑——總結提高。
【教學流程】
一、復習,質疑擇題:
1.談話: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在長達4個月默默忍受父親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簽掙錢養家,你知道他嗎?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抄寫員》。
3.誰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充分質疑、解疑后留下的懸念?(交流)
4.師生共同擇定中心研讀題:“愛:”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是在學生初讀到位的基礎上,通過質疑談話,直入開放性的研讀專題:“愛:”最具研究價值,是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的紐結點,以輔射全文,收到“牽一發動全身”、“以一當十”的效果,較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探究。]
二、讀研,自主探究
學生小組內或就近選擇學習伙伴,自行補充開放性研讀專題,再充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精讀課文(找、議、畫),研究、解疑,體現個性化學習。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不在于追求統一答案,而在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的展開。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中,各抒己見,思維互助,主動發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匯報,其他學生補充的方式進行學情匯報。在充分交流父愛子、子愛父的研究體驗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喜歡的語段,讀中感悟,讀中抒情。
其中穿插體現學生見解的問題談話:
①敘利奧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該怎么辦呢?
②“父親夜里就這樣把頭貼近了兒子的胸口,這時睡得正熟哩。”你怎樣理解:
同時通過圖片、創造性表演、課件演示等引導學生升華情感,與作者、教材產生“共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讀研的課堂交流,體現開放性、多樣化和較大的自由度,教師表現為引導、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同時體現了“反復誦讀,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充滿人文情懷。]
三、總結,拓展延伸
(一)研讀教材中的“愛”
1.研讀全冊教材:你認為哪些課文體現了這種家庭中人之愛?
2.小組研讀教材:
查看目錄——回顧課文——感悟情愛——感情朗讀
3.交流:
(二)“研讀”生活中的“愛”
1.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在生活中你還感受到哪些愛?我們應該怎樣做?(課件演示)
2.推薦課外閱讀: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為《愛的教育》)
3.歌曲結束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學會課文的基礎上,以點帶面進行拓展延伸,學生由研究學習到研究生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育觀,更加深化了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研究性學習”]
《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中的7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讓孩子們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則,人類應該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睦相處,如果橫加干涉(當然有時是善意的),企圖去改變甚至征服自然,只會適得其反。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讓孩子們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則,人類應該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睦相處,如果橫加干涉(當然有時是善意的),企圖去改變甚至征服自然,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