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作者把心臟比喻成“勤勞的鼓手”,因為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發出聲音,把肺臟比喻成“管樂隊”,因為“肺里有樹枝一樣分叉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血管”等。這樣,通過比喻把人體有關知識形象地介紹給讀者,清楚明白而又準確生動,充滿趣味性。又如,作者對于不同情況下心臟聲音的說明:正常狀態下,發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心臟受到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變成了“同、特—特”,說明清楚準確,又生動形象,把心臟跳動的有關知識介紹給讀者。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自己的了解,說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結
從內容到說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五)仿寫練習
結合本文總分總的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定內容、主題進行仿寫。
【資源介紹】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質
《綜合活動4》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1.通過緬懷先烈,參觀植物園,觀察生命,看望老人,了解器官捐獻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這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2.激發熱愛生活、探索生命、描繪生命的思想感情。
3.學會利用多途徑獲取信息,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里。
4.在生活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學生在本課程的積極參與中學會生活,學會創造,進一步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活動實施】
組織形式:此項活動要求學生自己主探究或了解,進行調查或考察,實踐活動形式較多,宜以小組活動為主,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6人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
【活動過程】
一、明確目的
1.學生讀一讀,本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
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地進行分組。
第一組:清明掃墓,緬懷先烈。
第二組:觀察生命,體會生命。
第三組:看望老人,送去歡樂。
第四組:查閱資料,了解器官捐獻。
二、分組活動
(一)第一組:清明掃墓,緬懷先烈。
1.開展調查活動。
(1)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淵源。
(2)了解清明節為先輩掃墓的意義。
2.開展掃墓活動。
3.寫一寫自己參加清明掃墓,緬懷先輩后的體會。
(二)第二組:觀察生命,體會生命。
1.實地考察景點,了解其具體情況,并收集一些資料,如:圖片、照片、繪畫、景點文字介紹等
2.開展“體驗生活的力量”活動。
3.實地考察、活動記錄、討論、交流、整理。
(三)第三組:看望老人,送去歡樂。
1.培訓學生
(1)培訓學生也老人交談的禮儀和技巧。
(2)擬準備為老人們表演的節目。
(3)聆聽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情。
2.實地看望老人,進行時間活動。
(四)第四組:查閱資料,了解器官捐獻。
1.讓學生進行查閱資料、上網等方式,了解什么是“器官捐獻”?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3.“器官捐獻”簡介。
三、成果展示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獲知識和照片等。
2.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四、布置作業
1.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
《寓言二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