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圖片資料或圖書資料,也可以收集有關自然景物的一些知識等,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備課人:一實驗 關海英 趙洪霞
第一課時
一、說荷花,引課題
1、用一個詞形容看到過的荷花。
2、看荷花圖片,再說說親眼看到的荷花是怎樣的。
二、讀課文,初感知
1、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全班交流,重點理解:晶瑩剔透 沁人心脾 密密層層 亭亭玉立 縹緲(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3、輕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4、理清脈絡:給課文分層次。◆(學生分的層次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此舉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一下課文的層次。)
三、再讀荷花,感悟荷花的美
再讀課文,說說哪個詞或哪個句字你特別喜歡,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一、欣賞畫面,感受美
1、以欣賞荷花錄像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作者一起到祖國北方遙遠的邊境,觀賞了一塘美麗的荷花,這節課,讓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再次走進荷花的世界吧!
2、播放荷花錄像,學生欣賞。
3、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你剛才看到的荷花。
二、賞讀課文,發現美
1、同學們,我覺得你們都很了不起,能把荷花形容得這么美!你們看到的荷花是這樣的,那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打開語文書,讀一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邊讀邊拿筆勾畫出描寫荷花、荷葉的句子,把它多讀幾遍,并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互相交流:把你畫出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并說一說你的感受!
3、集體交流:
重點句:
“又走十步,果然見到由綠色的蘆葦、蒲草圍繞的寶葫蘆形的湖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荷葉,大的賽過磨盤、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學生交流: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大荷葉比作磨盤和芭蕉扇;小荷葉比作茶碗、酒杯,從這個比喻句中能體會到荷葉的形狀很美和大小不依?并指導讀一讀這句話,將體會到的美在朗讀中表現出來。
繼續理解描寫荷葉的句子
“浮在水面的圓圓荷葉密密層層,葉子上凝聚著水珠,晶瑩剔透,光彩四溢。”
指導學生感受從“密密層層”這個詞中體會荷葉很多,并想象“葉子上凝聚著水珠,晶瑩剔透,光彩四溢。”是什么樣子。
“葉子之間,點綴著三角形的菱角葉,是淡淡的嫩綠顏色。”
這句話主要寫了荷葉的顏色。
這幾句話都是描寫荷葉的,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的,才是荷葉這樣栩栩如生,仿佛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觀察描寫非常有序,先寫荷葉的形狀、大小再寫荷葉多,有露珠的荷葉什么樣,荷葉的顏色。在描寫中運用了修辭方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作者筆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樣的?
4、指導朗讀這幾句。
三、想象畫面,體驗美
1、師過渡語:
讀得多美啊!是的,這么多的野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師范讀第三段)
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嗎?(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