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
在外地作公開課時,竇桂梅從來不事先和學生見面,邀請她講課方有時擔心她會把課講砸,面對疑問,竇桂梅會心地笑了。她說,就是這種課始的激情使她能和即將見面的學生在瞬間接近。因為她深知,只有真正的藝術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這里,我們將竇桂梅講<<曼谷的小象>>一段課前激情“實錄”如下:畫面提示:某省一公開課現場。竇桂梅正與學生通過一些游戲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學生們積極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竇:剛才會場主持人介紹我,看誰注意傾聽了。現在請同學們回答三個問題,好嗎?看誰在老師沒有發問之前就勇敢的舉手!
(在老師的鼓勵下有些學生舉起了手。)相信自己行 ,才會我能行!第一個問題:看看老師的臉,猜猜老師今年多大了?
生:18歲了。(眾笑)竇:哎呀,那老師也太年輕了!
生:28歲了……(略)
竇:老師的女兒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不過她提前上了一年,我女兒的年齡和你們一樣大,我的年齡也和你們的媽媽差不多,老師今年已經34歲啦!(學生笑了)。第二個問題:猜猜老師姓什么?
生:姓竇,(竇桂梅馬上板書這個字,讓學生認識這個字)
竇:那么怎么跟我打招呼哇?
生:竇老師好!
竇:同學們好!最后一個問題:猜猜我哪里來呀?
生: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
竇:但有個條件,不光痛痛快快地玩,還要仔仔細細地體會,把見聞講給在座的老師聽,回家后,講給爸爸媽媽聽!(板書課題)
竇:我們說去就去,快快把書打開。……
解讀這短短的課前激情,我們不得不嘆服于竇桂梅駕駛課堂的能力。讓學生猜自己的年齡,主動告訴自己女兒的年齡,再引出“我和你們的媽媽差不多”,這種設計無形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們把內心深處對那種情感移情課堂;板書自己的姓,讓學生在學會一個新字的同時還能真切地感到,竇老師是多么愿意和他們交朋友啊,學生們也會同時有種想讓老師來了解自己的沖動,為整節課學生的主動配合打下伏筆;最后,通過介紹自己來自哪里,自然地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的情景之中――
課中悟情情更濃
聽竇桂梅的課,自始至終都會被一種濃濃的感動包圍著。她對課文的傾情投入,她對課堂氛圍的激情營造,她對學生情感的自如調動,都體現出一種完美的教學藝術。
不久前,我們有幸又一次沐浴在竇桂梅老師給我們傾情奉獻的藝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