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
在講古詩<<小兒垂釣>>時,學生們又對其中的揷圖提出質穎:詩的大意是一個蓬著頭的小孩在河邊學習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地上,青草掩著孩子的身子。可是圖中的小男孩卻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坐在石頭上,周圍根本沒有草!這和詩中的描述簡直格格不入!……
<<飛機遇險>>這一課講的是總理把降落傘給小楊梅的故事,教學中竇桂梅滿懷敬意地贊揚總理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精神。她以為同學會隨著她聲情并茂的講讀而感動,可有個同學突然站起來說:“我認為總理這么做對小楊梅來說很偉大,但對中國的前途來說太渺小了!敬愛的總理要去重慶談判,這關系到祖國的命運,他和小楊梅相比究竟哪個價值更大呢?”一石激起千層浪,竇桂梅索性不講了,她讓同學們自由討論。
學生們的思維像噴泉似的涌了出來。有的說,為了祖國的命運,總理不應把傘包讓給小楊梅;有的說,總理怎么不和小楊梅一起跳傘呢?有的說,課文寫得不合理,當時情況那么危急,文中卻用好幾句寫總理對工作人員的囑托和對小楊梅的鼓勵,而且后邊還加了省略號,我認為當時總理肯定來不及想出那么多道理來教育別人,因為時間不允許呀!有的說,不知小楊梅還活著沒有,我想采訪她,核實一下當時的真實情況……
這一節節發人深省的課,這一個個充滿智慧和靈性的孩子,竇桂梅所嘗試的“積淀”、“感悟”教改實踐在這里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深入思考,敢于發表新鮮意見,不拘泥于經典,不信權威,不滿足于現在。在竇桂梅的課堂上,她從不花費全部的時間把課文嚼爛。給課文分段并寫出段意是語文課的要求,但竇桂梅不一定去做統一的答案,對中心思想的歸納,她從不要求學生把劃一的中心背下來,而是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悟和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竇桂梅就是這樣理解并運用教材的。
竇桂梅鼓勵孩子們超越自我。聽過竇桂梅課的人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她教的那些孩子,往那兒一站,就有股大氣襲來,他們勃發的精神體態,他們充滿靈性的言辭,處處都透出一種自信和敏銳。確實,竇桂梅已把她關注“人”的教育理念注入這些孩子們的身心了!澳隳苄小、“你真行”、“你真棒”,這種賞識教育給使這些孩子能時時自信地面對學習,面對生活,面對他們此后的人生。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竇桂梅讓她的孩子們永遠都堅信這一點。
班里有個叫張豐的學生,動作特慢,學習吃力,有一次聽寫20個生字,他竟然寫錯了14個。竇桂梅對他說,你真棒,你寫對了6呢!于是她就在寫對的6個字上印了6顆小星星。第二次,竇桂梅又讓他寫這20個字,張豐寫對了14個!竇桂梅高興地鼓勵他:“你真了不起!這回20個字你竟然寫對了14個,這是多么大的進步哇!下次老師還考這些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