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詩歌鑒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講評,進一步鞏固古代詩歌的有關知識,提高鑒賞詩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評,進一步明確詩歌鑒賞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分析詩人的思想情感,評價詩人的觀點態度,培養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接受古代詩歌的熏陶,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鞏固古代詩歌的有關知識,明確詩歌鑒賞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提高詩歌鑒賞題的解題能力。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 評講結合【教學課時】本專題共6課時。其中講讀課4節,練習課1節,講評課1節。 教學過程
第1課時考綱考點解析【考綱解讀】
考綱內容
考綱闡釋
考點分布1.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① 鑒賞詩歌的形象。② 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③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4.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詩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語言包括品味詞語、明確風格。表達技巧指的是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行文結構、材料取舍、修辭方法等。評價包括內容主題的評價、思想感情的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考點透析】一 鑒賞詩歌的形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詩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體生活環境都是形象。對于敘事詩而言,詩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對于寫景詩狀物詩而言,詩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對于抒情詩而言,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詩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詩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描寫的人物形象。《靜女》:刻畫了一對青年戀人的形象,男青年熱烈癡情、淳樸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潑、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氓》刻畫了勤勞善良而又清醒剛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東南飛》:刻畫的同封建家長制作斗爭的劉蘭芝、焦仲卿等。王昌齡的《出塞》塑造了戍邊戰士忠心報國,獻身邊塞的形象。2.詩人形象詩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實際上是“詩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詩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詩歌中,一般有下面幾種形象類型。(1)傲視權貴、傲岸不羈的形象。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李白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塑造了一個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