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2.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解析:1.“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類題的作法是:先翻譯詩句的意思,接著概述詩句的內容,再闡釋特征或作用。2.此題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詞中“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點。詩人寫歷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據詞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實意圖。答案: 1.描繪出了一幅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戰場景象。先寫江岸,后寫江水。“亂”寫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聳入云的動勢,“驚”字擬人,寫巨浪聲勢;“拍”寫江濤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江浪洶涌,形象真切;“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繪浪花千層,繪形繪色,壯觀可感。2.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例2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3-4題。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蟬 虞世南
垂諉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3.兩首詩分別寫了“菊花”“蟬”兩種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態嗎?4.在兩首詩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顯露出來的?解析:3.詠物詩不直接表露詩人的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這是常識。根據詩中對這個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詩人的真正用意,這是方法。4.詠物詩常常運用自況、自喻、自比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答案:3.兩首詩雖然分別冠以“菊花”、“蟬”,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潔的品質來表現詩人自己高貴無瑕的品行。《蟬》中,作者借“居高飲露”的蟬來表現自己那種“不假良史之辭”,不借“東風之力”,而是憑借“垂諉飲清露”的超凡脫俗的形象來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要外界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的隱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蟬”的形象描繪而自喻出來。在詩歌里作者貌似超脫,游離于詩歌的形象“菊花”“蟬”之外,其實,在“此花開盡更無花”里;在“居高聲自遠”的蟬聲中,我們完全可以品評出作者那種清高的節操來。例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第5題。
訴衷情 陸游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5.簡析這首詞中的人物形象。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樣的形象;結合詩句簡析形象;形象的意義。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個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二 鑒賞詩歌的語言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是鑒賞詩歌的遣詞造句、韻律格式、詩眼。還要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把握詩歌的語言特點,進而提升語言的鑒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