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3.白衣蒼狗
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灰狗。宋劉克莊《泌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只有“定價”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
4.月亮
月亮是詩人抒情達意爭相選取的一種意象。它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志。李白的《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思鄉的意象。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鄉,總覺得無論什么事物都是故鄉的好,連天上的月亮也是故鄉的又圓又亮。“月是故鄉明”是異鄉游子對家鄉深切思念的外現。5.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 ,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續不斷而給人以無奈;“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6. 細雨、煙霧 細雨蒙蒙,煙霧無邊,寄托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郁悶的心情。“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細雨綿綿,愁也彌漫。“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五)時令節日1.春春是在自然節序變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內涵是溫暖、生命、興盛。后升華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義,如青春年華、男女情愛、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體情感體驗又如或嘆惜紅顏難駐,青春易逝,或惆悵佳偶不見,思慮煎人,或追尋安憩的家園,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關心國運時世,或嘆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詩歌中最動人心靈的旋律之一。2.秋秋風多厲,草木凋落,萬物蟄伏。在這樣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體驗下,秋意象積淀著民族的悲劇性的心理記憶。它的主要內涵是凄涼、愁怨和悲傷。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施閨章《舟中之秋》:“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3.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4.重陽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故云。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5.寒食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與冷清、蕭條有關。6.清明 三月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