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fù)習(xí)系列教案
三 塑造形象的常見手法。 1.比興手法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甚!痹娋湟陨、斑鳩起興,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輕貌美到人老珠黃的變化。這些比興手法的運用,有助于詩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讀者走進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體味他們的真情實感。2.細節(jié)刻畫塑造人物形象大多著力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細節(jié)的描寫。如《邶風(fēng)•靜女》中“愛而不見”這一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姑娘的天真、活潑和調(diào)皮,“貽我彤管”則表現(xiàn)了姑娘對愛情的真摯和執(zhí)著。《孔雀東南飛》中描寫蘭芝“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的細節(jié),刻畫了一個愛憎分明、不忍離去但又無可奈何的女性形象。3.烘托渲染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用落葉紛紛來渲染一種清冷肅殺的悲秋氣氛,從而襯托詩人窮困潦倒、飄泊無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為塑造老漁翁的不怕嚴寒、不怕孤獨的高傲品性而進行了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4.對比襯托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與婚后變節(jié)也形成對比。通過對比,刻畫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剛強,反襯出男主人公的無情無義、“二三其德”。四 鑒賞語言常用術(shù)語。風(fēng)格特征:清新自然,質(zhì)樸直白、恬淡平實,絢麗多彩、華麗藻飾,簡潔明快、平易曉暢,委婉含蓄、蘊藉雋永,沉郁頓挫,悲壯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飄逸灑脫等。語言作用:言近旨遠、濃墨重彩、淋漓盡致、行云流水、膾炙人口、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言簡意賅、細膩傳神、言有盡而意無窮、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音節(jié)和諧、富有音樂美。五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習(xí)慣用語與解題思路(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詠史抒懷、懷古傷今、借古諷今等)+詩歌中的具體運用+達到的效果(作用、好處、特點)。(二)表現(xiàn)手法( 以動襯靜、以靜襯動、以動寫靜、以靜寫動、動靜結(jié)合,由虛入實、虛實相生,欲抑先揚、先抑后揚,正面襯托、對比反襯,比興,聯(lián)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詩歌中的具體運用+達到的效果(作用、好處、特點)。(三)修辭手法(比喻、對比、比擬、借代、夸張、對偶、設(shè)問、反問、反復(fù)、雙關(guān)、互文、疊字等)+詩歌中的具體運用+這種手法達到的效果(作用、好處、特點)。(三)行文結(jié)構(gòu)(承上啟下、起承轉(zhuǎn)合、鋪墊、起伏、懸念、銜接、照應(yīng)等)+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這種手法達到的效果(作用、好處、特點)。(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詳略得當(dāng)、繁簡有致等)+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這種手法達到的效果(作用、好處、特點)。備考簡料清點一 中國古典詩歌的文體常識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按形式分為: (1)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fēng)、新樂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