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2答案示例:(1)“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3答案示例:(1)《游褒禪山記》 (2)b (3)“雪”隱喻了白發。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4答案示例:(1)上片寫浙東山水的美好;下片抒發作者送別的情意。(2)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5答案示例:(1)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身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爾存留的孤山與沒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6答案示例:(1)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2)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7答案示例:⑴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⑵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征歷史的滄桑變化。8答案示例:(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泄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2)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 9 答案示例:(1)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向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后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后的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后的精神生活。(2)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云”,“風景”比為“箭”等;③夸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夸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