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于死亡的焦慮、憂傷。詩人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唐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元無名氏《朝天子•廬山》“客去齋馀,人來茶罷,嘆浮生指落花。楚家、漢家、做了漁樵話”。7.菊花
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8.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表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9.蓮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子”即“憐子”,“清如水”象征愛情的純潔。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10.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于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唐人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詠雪因饒妹,書經為愛鵝。”據劉義慶《世說新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另見《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東晉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其叔父要求比擬白雪,謝郎謂空中撒鹽,而她答以柳絮因風起,深得謝安賞識。后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紅樓夢》(第三回):“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詠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詠詩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