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窗前木芙蓉》是詩人早期作品,寫秋天盛開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沒有一般的花那樣纖弱,動不動就是“愁紅怨綠”的可憐樣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現了自己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昂揚不凡的氣度。兩首詩并考,詩中所寫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達的感情、思想,所運用的表達手法則往往有別。分析時注意區別異同。這兩首詩都寫“木芙蓉”,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這是異。分析時,特別注意對“青女”的注釋,否則不容易把握詩的旨趣。答案:(1)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著霜雪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對比)手法。(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3.(XX年廣東高考卷)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1) 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2) 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國有“詩畫一家”的傳統審美觀和審美情趣。“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強調的是作者的孤獨和寂寥。“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能很好地表達這一意境。 古詩鑒賞考查的重點是語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鑒賞、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幾個方面,平時閱讀詩歌,應注意積累典故與常見意象含義,掌握詩歌常見表達技巧,體會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風格特點。解題時按照讀一理一審一寫四個步驟準確作答。審讀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注釋,整體感知,然后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理清主要知識點。“審”就是題目要求,篩選有效信息,調動相關積累。寫的時候要結合要求,條分縷析,重點突出。答案:(1)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落葉、流螢、孤燈(2)詩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傳達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4.(XX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遠帆片片點歸艭①。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