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六)特定地點1.長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當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抒發的也是離別的傷感。2.南浦 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橫塘》又有:“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3.南山 代表隱居的地方。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飲酒》中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4.柳營指軍營。武元衡《送張六諫議歸朝》:“笛怨柳營煙漠漠,云愁江館雨蕭蕭。”《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如唐人鮑溶《贈李黯將軍》:“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5.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來就把送別時唱的歌曲稱為“陽關”。6.柳岸因“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后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三 古典詩詞表達技巧鑒賞術語及運用舉例名稱說 明作 用例 句賞 析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使意境具體深邃,使形象生動豐滿,為下文作鋪墊。“樓船夜雨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表達抗金救國的豪情壯志,為下文寫壯志難酬作鋪墊。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刻畫人物,推動情節,渲染氣氛,深化主題。“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月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畫龍點睛,表明觀點,突出主旨。“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分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刻畫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氣氛,增強力量。“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首聯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借景抒情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