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1、懂得雖然自然災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適的自救自護措施,會減少或避免一些傷害的道理。同時通過演習訓練,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護的能力。
2、在災害面前,了解國家援助、國際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讓學生感受愛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及在學習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懂得雖然自然災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適的自救自護措施,會減少或避免一些傷害的道理。同時通過演習訓練,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護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課前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自然災害中自救自護等方面的資料,了解一些自救自護的方法,如遇火災、泥石流、雷電等如何安全逃生的知識。
2、師生共同在課前調查了解世界救護救濟組織;了解其性質、意義,并做詳細記錄。對一些救護救濟組織救助了解哪些災害中的人們做以記錄,以備課堂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
1、引言:在有些自然災害面前,人力是無法抗拒的,但只要提高自信心,掌握一些科學自救自護的方法就會幸免遇難。
2、演講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兩個小故事。
聽完故事后,引導學生總結自然災害中自救需要的諸多因素;求生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科學的避災方法、鎮定的心態、理智地分析當時情況,利用平時豐富的自救自護知識和訓練帶科學的避災方法、鎮定的心態、理智地分析當時情況,利用平時豐富的自救自護知識和訓練帶來的希望。
3、談話: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涌現出一大批沉著鎮定、臨危不懼、堅強勇敢、勇于救人的英雄少年。他們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非凡勇氣、頑強意志和可貴的愛心,充分體現了當代少年兒童的優秀品質,感動了全國人民。
4、閱讀教材85頁小故事并思考問題。
思考:林浩、何翠青他們好不容易才從廢墟中逃出,為什么又冒險返回去救同學?
許中正為什么要帶領小伙伴們唱國歌呢?
李劍波在地震發生時,奮勇救出同學的行為令人敬佩。地震之后,他還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你是被他們幫助的一員,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5、在小組內交流后指名說一說。
二、討論
1、提出問題:面對不同的自然災害,應該怎樣自救和互救呢?比如,遇上地震,遇上洪水,遇上大霧,遇到大風,遇到泥石流,遇到雷電,遇到大雪,被困在廢墟中等。
2、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3、指派小組代表發言,大家了解一些自救互救的方法。
三、獻愛心
1、導言:可根據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樹地震后全校師生捐款的情況導入。
2、引導學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種形式開展捐款活動:捐物、捐款、寫慰問信、看望災區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課、生命只有一次
教學目標:
1、通過探尋自己的生命歷程,體會生命的可愛,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載著許多親人的愛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對生命要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3、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珍愛自己的生命。
教學重難點:
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對生命要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教學準備:
1、學生調查、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2、學生收集一些成長過程中的照片及有關材料。
3、學生收集父母寫的《寶寶成長日記》。